94105
2017年1月19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简称中规院)与能源基金会在中规院签署了“中国城镇化智库论坛”合作备忘录,标志着该论坛正式启动。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应邀出席。中规院院长杨保军与能源基金会项目副总裁何东全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
《中国碳中和综合报告2022之电气化专题报告》 2022年11月,能源基金会发布研究报告《中国碳中和综合报告2022:深度电气化助力碳中和》。该报告由能源基金会牵头,由马里兰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负责协调,并由来自9个机构的21位专家作者共同撰写。 《茶杯风暴:欧洲碳边境调整机制的影响和地缘政治风险》 《首都绿色电力采购交易政策建议研究报告》 《河北省“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策略研究》 《“一带一路”可再生能源合作数据库及典型案例研究》 《三网融合:北京步自系统结构性优化策略指引》 《双碳目标下我国货运需求变化以及对二氧化碳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影响的研究》 《中国碳普惠发展与实践案例研究报告》 《城市污水处理厂氢能开发潜力与利用途径初步研究》 《先立后破,迈向零碳电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路径》 《延庆碳达峰碳中和方案及空气质量协同改善路径研究(摘要)》 《中国房间空调器出口产品能效发展专题报告》 《广西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专题研究报告(摘要)》 《碳中和背景下交通部门近零排放战略、路径、对策研究(摘要)》 能源基金会美国总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第二大街55号24层 邮编 94105
工业项目通过支持制定战略和行业目标,助力工业部门的深度低碳化,为中国工业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做出重要贡献,并产生多重协同效益。 交通项目旨在支持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严格的交通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及标准,构建清洁交通体系,实现2030年左右国家温室气体排放达峰和所有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双重目标。 低碳城市项目将围绕构建中国城市的低碳基础设施体系,通过战略性的工作推动中国城市的深度减碳,助力其实现碳排放提前达峰并迈向碳中和
2011 年发布的《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民用建筑节能规划》为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工作制定了发展目标、重点工作任务以及保障措施等。随着建筑节能工作形势发生重要变化,对“十三五”建筑节能思路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亟需开展到2020 年建筑节能的潜力研究,为进一步制定中长期建筑节能规划提供参考。2001 年发布的《北京市建筑节能管理规定》是十多年来开展本市建筑节能工作的基本法律依据,但随着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亟需对其进行修订,用以指导实际工作
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车销售和保有量市场,以及航空、铁路、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快速发展,交通领域产生的空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人体健康保护、国家和地方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均产生了巨大挑战。中国正引领全球交通零排放的发展,稳步快速迈向交通零排放转型。交通领域的全面电动化,包括电动汽车、电气化铁路,乃至电动自行车和三轮车,为改善空气质量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协同解决方案,并作为关键因素之一推动经济、智慧城市和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刘智芳女士于2019年2月加入能源基金会,担任高级法律顾问,主要负责为机构的日常运营、董事会、管理团队、项目团队提供法律意见,管理外部律师资源,确保能源基金会工作符合美国及中国相关法律及规定的要求。加入能源基金会前,刘女士曾在绿色和平东亚分部任法律顾问,负责北京、台湾、香港、首尔办公室的法律事务。刘女士也曾在企业任职,参与多个欧盟和美国的法律合规项目
赵文博先生于2020年7月加入能源基金会,担任总裁办公室高级项目专员,主要工作是支持项目管理、筹资、策略开发等,以及进行内外部协调和合作关系维护。 此前,赵文博曾在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实习,协助开展中美关系、贸易冲突、美国两党选举研究分析工作,并参与组织了第六届中俄智库经济对话。在贸发会议期间,赵文博协助进行项目管理、升级贸发会议技术合作工具箱、分析主要捐资国发展援助政策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