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
始建于1952年,是中国西南地区成立最早、南北曲艺皆备的综合性文艺团体,现为重庆市文化直属国有文艺院团。 主要表演形式涵盖四川清音、四川扬琴、四川盘子、车灯、琵琶弹唱、荷叶、金钱板、快板、四川评书、谐剧、相声、小品等。 现拥有4项非遗项目:车灯、四川清音、四川扬琴、四川评书; 3项重庆市级非遗项目:四川盘子、谐剧、相声
国家二级演员,广州粤剧院青年文花旦,工花旦行当,师承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陈韵红。 陈韵玲扮相靓丽秀美,唱腔富有韵味。曾主演传统剧目《宝莲灯》《碧海狂僧》《宋王告状》《苦凤莺怜》《伦文叙传奇》《鸳鸯泪洒莫愁湖》,主演新编剧目《歇马秀才》《胡贵妃》《梅花翘》《三易敌帅》,并在《红丝错》《雾锁东宫十八年》《假凤虚凰奇婚记》《睿王与庄妃》《范蠡献西施》《风尘知己未了情》等剧目中担任主要角色
日前,陕西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评选结果公布,全省3部作品获创作奖,5个节目的演员获表演奖,我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史淑宝创作的快板《“贵一点儿”羊肉泡》喜获创作奖。 陕西曲艺牡丹奖是经陕西省委宣传部批准设立,由陕西省文联、省曲艺家协会主办的全省性曲艺最高奖项,也是陕西曲艺界唯一的专业性奖项。首届牡丹奖于2017年底启动,经过初赛,全省共有10个曲种60个节目进入复赛,25个节目入围决赛
11月11日,为提高我市文化工作者业务水平,提高全市民众文化综合素养,东宁市文化馆携手牡丹江市群艺馆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暨“三区人才”培训活动。 活动中特邀请牡丹江市群文学科梯队带头人高春慧等对东宁市文化馆馆员及全市部分群众文化志愿者、文艺骨干等进行培训辅导。 本次培训内容主要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群众文化发展方向、文艺作品创作纲要、舞台表演技能、演唱发声等
近日,汾西矿业戏剧曲艺协会的“票友”们发挥艺术特长,用心、用情、用爱为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老党员和矿区职工家属创作了一首晋剧串烧《战疫情》,近20分钟的晋剧将抗击疫情期间一幕幕感人场面和防疫科普知识,转化为动人的乐符,向疫情宣战,鼓舞斗志,提振信心,凝聚人心,为疫情防控贡献出力量。 新编晋剧串烧《战疫情》,是由多位晋剧爱好者在家精心制作的布景,用优美震撼的音乐唱腔,歌颂了奋斗在战“疫”一线汾西矿业老党员的坚守与奉献,点赞了离退中心广大干部职工为抗击疫情的辛勤付出和热心捐款,向矿区广大职工家属推送了防疫科普知识,以及讴歌了那些不负使命、勇敢向前的“逆行者”。正如晋剧爱好者闫爱莲所说:“汾西党员,特别是老干部能在抗战疫情关键时刻,临危不惧、尽职尽责、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这种大无畏精神,让我非常感动,向老党员学习,向老党员致敬!” 据悉,疫情发生以来,汾西矿业戏剧曲艺协会以才艺作武器,多措并举的广泛宣传抗击疫情科普知识,创作的防疫书画、快板、朗诵、歌曲等艺术作品,其新颖的防疫宣传形式,深受居民欢迎,在矿区营造了良好的疫情防控舆论氛围
南京江苏大剧院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河西新城文体轴线西段、南京奥体中心以西,濒临长江,与江北新区隔江相望,是中国最大的现代化大剧院,亚洲最大的剧院综合体。 江苏大剧院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27万平方米,是江苏省境内最大的文化工程,被定为“世界级艺术作品的展示平台、国际性艺术活动的交流平台、公益性艺术教育的推广平台。江苏大剧院包括2280座的歌剧厅、1001座的戏剧厅、1500座的音乐厅和2711座的大综艺厅,还有780座的小综艺厅以及附属配套设施
关于沔阳为什么改名为仙桃这个问题,风讯小编现在告诉你:沔阳改名为仙桃据说是因为湖北有个沔阳,四川有个绵阳,为了避免混淆,就改了。还有就是因为“沔”字太生僻,容易写错,所以改了。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的沔阳政府所在地是仙桃镇,撤县建市时,便以县治驻地名改名为仙桃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北京大学国学历史研修班讨论在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传统文化的出路在哪里? 例如中秋节有很多习俗:吟诗、赏月、观潮、吃月饼、赏桂花、燃灯、祭月……然而,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中秋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在一些年轻人眼中成了美食节、购物节、旅游节,节日中所蕴含的诗意和情怀日渐式微
??古筝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弹拔乐器,源于秦而成于唐,故史称秦筝。古筝的音色要求是:高音区明亮、清脆、中音区圆润、柔美,低音区浑厚、结实、余音长。古筝常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的伴奏,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
由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济南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于2022年8月25日至29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 本届博览会以“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为主题,全面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非遗保护成果,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重点展示非遗在乡村振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聚焦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习俗,以茶文化协调带动茶产业、茶科技发展,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绽放时代风采,为服务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了举办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的重要意义和总体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