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学大会奖
成立于1958年的第一机械工业部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以下简称:郑州三磨所),是我国磨料磨具行业唯一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国家一类研究所、全国磨料磨具行业技术与产品研究、开发、咨询和服务中心。1999年转制为科技型企业,隶属于世界五百强的“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60年来,郑州三磨所以不间断的创新,填补着国内行业的空白,推动着我国我国人员众多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渐强,在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建设领域中,“ZZSM”打破了我国高档精密超硬材料制品主要依靠进口的局面,为我国制造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自身的转制方面,三磨所也取得成功转型,2018年,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年产值已经突破4亿元,利润率超过30%,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
来源:东华大学微信公众号 郁铭芳,浙江省鄞县人,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4月12日12时3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3岁。 郁铭芳,浙江省鄞县人,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4月12日12时3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3岁。 从参与研制并纺出我国第一根合成纤维锦纶6丝,到第一根国产军用降落伞用锦纶长丝,从组织领导聚酰亚胺纤维、碳纤维、芳纶等高性能纤维研制,到主持“丙纶喷丝直接成布”项目等,60多年来,郁铭芳用一个个的研究成果为解决国人穿衣问题和国防战略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都有为:(1936-),男,浙江杭州人。磁学与磁性材料专家,南京大学教授。1936年11月生于浙江杭州
高鼎三(1914.07.24-2002.06.13)半导体与光电子学专家。上海市人。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53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硕士学位
由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地下水除铁--接触氧化法除铁新工艺”研究,由我公司生产的LCT地下水除铁--接触氧化法除铁新工艺,是一种“天然锰砂除铁工艺”,亦可用石英砂替用。它比传统的曝气法除铁工艺具有工艺简单、处理设备少、运行稳定可靠,对水质适应性强、处理效率高,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已在我国迅速推广,技术日益成熟
发布时间:2022-12-09浏览次数:10 现任:南京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质谱学会理事长 ACS Sensors 编委,质谱学报、分析科学学报主编等。 历任:国家最高奖科技奖励委委员;教育部科技委委员与战略委委员、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化学化工学部主任;中科院化学部常委;南京大学教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等;中国科学(化学中、英文版)等四刊副主编,Anal. Chem编委等职; 曾任《IUPAC》国家代表。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何梁何利科技奖及其它省部级奖
李同保,1942年10月17日出生于河南省温县。光学、计量学专家。中共党员
任凤仪 男,1938年3月出生。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系核化工专业,现任石家庄辐射技术开发中心高级工程师。曾参与组织领导了苦干科研和技术革新项目,其中“回收利用溶解乏燃料元件的NoX硝酸亚铁一姘作为怀的还原剂”,分别荣获核工业部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在流化床中一步法脱硝还原硝酸钠酸制备二氧化铀的研究成果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李圭白(1931.9.25--)市政工程专家。河南省偃师县人。生于沈阳,1955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是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高技术基地型研究所,主要从事能源环境、先进材料和绿色化工三大领域的应用基础和高技术研究与开发。 自1954年建所以来,山西煤化所以满足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国防安全的战略性重大科技需求为使命,以协调解决煤炭利用效率与生态环境问题和重点突破制约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材料瓶颈为目标,围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炭材料制备与应用开展定向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系统集成创新,成长为从基础研究到工艺过程开发直至产业化的体系较为完备且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研究所。山西煤化所拥有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间接液化国家工程实验室、碳纤维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山西煤化工技术国际研发中心等4个国家级研发单元;中科院(山西省)炭材料重点实验室、粉煤气化工程研究中心、XXX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生物炼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院、省级研发单元和应用催化与绿色化工实验室所级研发单元;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壳牌合作设立了ICC-Shell煤化学联合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