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学大会奖
欢迎进入bob手机版官网(中国)有限公司!我院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研发甘蔗机械,已开发出从耕整地到收获的甘蔗生产全套机械,是全国唯一持续研究甘蔗收获机械的单位,甘蔗生产成套机械研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1976年定为国家级甘蔗机械研究试验基地,2000年建成甘蔗机械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基地,已通过的省、部级以上甘蔗机械研究项目有12项,1项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实用新型专利14项。多种耕整、种植、田间管理机具已在区内外广泛使用,还有部分出口到塞拉里昂、多哥、扎伊尔、马里、桑给巴尔、印尼等国
成立于1958年的第一机械工业部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以下简称:郑州三磨所),是我国磨料磨具行业唯一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国家一类研究所、全国磨料磨具行业技术与产品研究、开发、咨询和服务中心。1999年转制为科技型企业,隶属于世界五百强的“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60年来,郑州三磨所以不间断的创新,填补着国内行业的空白,推动着我国我国人员众多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渐强,在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建设领域中,“ZZSM”打破了我国高档精密超硬材料制品主要依靠进口的局面,为我国制造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自身的转制方面,三磨所也取得成功转型,2018年,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年产值已经突破4亿元,利润率超过30%,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
来源:东华大学微信公众号 郁铭芳,浙江省鄞县人,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4月12日12时3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3岁。 郁铭芳,浙江省鄞县人,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4月12日12时3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3岁。 从参与研制并纺出我国第一根合成纤维锦纶6丝,到第一根国产军用降落伞用锦纶长丝,从组织领导聚酰亚胺纤维、碳纤维、芳纶等高性能纤维研制,到主持“丙纶喷丝直接成布”项目等,60多年来,郁铭芳用一个个的研究成果为解决国人穿衣问题和国防战略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56年,是交通运输部直属的大型综合性公路交通科研机构,主要从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交通工程、智能交通、汽车运用工程、道路运输与物流、公路生态与环境保护工程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及技术材料与装备开发。设有土木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两个国家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一批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国内外知名专家。 拥有综合试验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公路交通综合试验场和多专业的实验基地;设有包括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环境保护道路交通噪声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在内的9个研究中心;成立了院属中路高科交通科技集团有限企业,下属17家不同专业特色的高新技术企业,业务覆盖交通运输设计、工程、检测、监理、咨询服务等多个技术领域
都有为:(1936-),男,浙江杭州人。磁学与磁性材料专家,南京大学教授。1936年11月生于浙江杭州
高鼎三(1914.07.24-2002.06.13)半导体与光电子学专家。上海市人。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53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硕士学位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前身为“化工部化工机械研究院”,于1958年在北京成立,1965年支援国家“三线”建设,整体搬迁至兰州。是原化工部直属的唯一从事化工机械及设备的专业研究院所,于2000年完成由事业向企业化转制和注册工作,正式更名为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 2012年9月改制为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华院)并成功上市。 为我国化工、石油化工行业大型机械及设备、化工自动化领域规模和水平领先的研发单位之一
由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地下水除铁--接触氧化法除铁新工艺”研究,由我公司生产的LCT地下水除铁--接触氧化法除铁新工艺,是一种“天然锰砂除铁工艺”,亦可用石英砂替用。它比传统的曝气法除铁工艺具有工艺简单、处理设备少、运行稳定可靠,对水质适应性强、处理效率高,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已在我国迅速推广,技术日益成熟
陕西省皮防所医院是省级非营利性事业单位,是陕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的二级单位,2016年由原陕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综合门诊部和陕西省皮肤性病防治所门诊部合并升级建成,是陕西省皮肤病、性病防治专业医疗单位,以诊治皮肤病、性病专科见长,集各科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医院。 是“全国省级性病中心实验室”、“国家级性病门诊类HIV监测哨点”、 “全国淋球菌耐药监测点”、“全国皮肤性病专科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先后承担国家、省级科研课题多项,有20余项科研成果被推广应用,其中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卫生部和省级科研成果奖23项。 先后获得“市级文明单位”、卫生系统“创佳评差活动先进单位”、“陕西省先进集体”“陕西省文明单位”、“陕西省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
1. 重庆市科委院士专项:燃煤CO2捕集和地下处理的应用基础研究(CSTC2010BC6006),项目负责人,2010-2012; 2. 重庆市科委院士专项:新型透明非线性光学纳米复合薄膜材料的制备与表征(CSTC20081BC4003),项目负责人,2008-2011; 3. 重庆市科委院士专项:重庆地区煤层气富集理论及开发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CSTC2005AB6007)项目负责人,2005-2008; 4. 重庆市科委院士专项:岩土体蠕滑与三峡库区边坡稳定性控制的现代非线性科学研究(6592),项目负责人,2002~2004;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基金:高压水射流破岩理论及其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基础研究(50921063),主研人员,2009~2012。 1. 南桐煤矿直属一井近距离煤层解放层开采及抽放瓦斯. 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集体奖; 2. 煤矿开采深部瓦斯(煤层气)涌出的预测方法及区域治理. 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一; 3. 水射流辅助刀具切割破碎硬岩的研究.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二; 4. 多相振荡射流及其在低透气性煤层中抽采瓦斯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 6. 用力学方法研究南桐煤矿煤和瓦斯突出潜在危险区预测. 1987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7. 煤层瓦斯吸附和解吸机理的研究.1996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8. 突出区煤的结构及其含瓦斯后的电特性研究.1998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9. 天池煤矿冲击地压综合防治研究.1998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10. 非线性科学在岩质边坡爆破中的应用研究. 2003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