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任
周玮生院士简介:博士,立命馆大学政策科学部教授、立命馆孔子学院名誉院长国际3E研究院院长、日本工程院院士。历任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产业技术研究员,地球环境产业技术研究机构(RITE)主任研究员,研究顾问、立命馆大学可持续发展学研究中心首任主任,大坂大学特任教授、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客座研究员,光大彩票官方网址welcome,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大学等客座教授等职。出版(合著)了《地球再生计划―CO2削减战略》、《SDGs时代的可持续发展学》,《一带一路与欧亚新世纪》、《现代政策科学》、《East Asian Low-Carbon Community》等近20部专著,主持或参与了30多个重要科研项目
近日,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了2020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名单。我校陈社育主持,蔡平执笔,张杏雨、丁伯送参与,邀请省市卫健、民政部门专家,行业专家和日本福祉教育专家成员联合申报的“社区康养职业人才培养体系建构研究”立项为教育学重点项目,这是我校首次荣获省社科基金项目立项,重点项目和立项总数实现了历史突破。 2020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全省共333个项目上榜,45个重点项目,重点项目在市属高校中仅我校立项
蔡林博士于2021年9月毕业于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并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师从日本著名近红外成像专家冈田英史教授与婴儿研究专家皆川泰代教授,主要从事近红外光学成像的空间定位研究以及利用近红外成像技术研究婴儿的语言获得的大脑机制。目前作为特任研究员任职于日本东京大学进化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从事儿童青少年的大脑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研究。 在Journal Club上将会主要介绍两篇最近发表的有关近红外光学成像的空间定位研究
报告摘要:在纳米尺度下,由于尺寸效应和表界面效应等影响,材料的变形和失效机理与宏观材料有着显著不同,其界面力学性质也亟待探索。然而,鉴于其自身小尺寸,纳米材料在测试过程中的夹持和加载以及载荷和变形检测都充满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报告介绍了针对纳米薄膜材料力学特性实验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包括(1)发展了微孔鼓泡检测技术,测量了多层二维材料的弯曲刚度和界面剪切强度;(2)利用AFM纳米压痕技术揭示了纳米受限高分子薄膜的力学尺寸效应
报告摘要:在纳米尺度下,由于尺寸效应和表界面效应等影响,材料的变形和失效机理与宏观材料有着显著不同,其界面力学性质也亟待探索。然而,鉴于其自身小尺寸,纳米材料在测试过程中的夹持和加载以及载荷和变形检测都充满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报告介绍了针对纳米薄膜材料力学特性实验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包括(1)发展了微孔鼓泡检测技术,测量了多层二维材料的弯曲刚度和界面剪切强度;(2)利用AFM纳米压痕技术揭示了纳米受限高分子薄膜的力学尺寸效应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姜旭)26年前,在一家饭店内,被害人小山(化名)与邻桌发生口角,令人没想到的是,等小山吃完饭打算离开饭店回家时,头部却突然遭受钢筋及棍子的重击,等其被发现时,已经停止了呼吸。11日,记者从市公安局经开分局获悉,日前,这起冰封了26年的命案终于被成功侦破,4名逃至外省并隐姓埋名的犯罪嫌疑人全部归案。 据了解,1994年12月一晚,警方发现了停止呼吸的小山,而4名犯罪嫌疑人却连夜逃离,就此销声匿迹
《复旦宋代文学研究书系·唐宋“古文运动”与士大夫文学》开始,就密切关注唐宋“古文运动”,陆续撰作了十余篇相关论文,在学界产生一定的影响,获得了同道的好评。《唐宋古文运动与士大夫文学》一书即是他多年来钻研“古文运动”的集中展示,他标举“士大夫文学”,敏锐地抓住了唐宋“古文运动”与之前、之后文学“运动”的不同,强调科举制度产生的士大夫精英构成的唐宋社会与文学的特殊性。论著对传统“古文运动”之说有所反思,拓宽了“古文运动”的研究视野
《复旦宋代文学研究书系·唐宋“古文运动”与士大夫文学》开始,就密切关注唐宋“古文运动”,陆续撰作了十余篇相关论文,在学界产生一定的影响,获得了同道的好评。《唐宋古文运动与士大夫文学》一书即是他多年来钻研“古文运动”的集中展示,他标举“士大夫文学”,敏锐地抓住了唐宋“古文运动”与之前、之后文学“运动”的不同,强调科举制度产生的士大夫精英构成的唐宋社会与文学的特殊性。论著对传统“古文运动”之说有所反思,拓宽了“古文运动”的研究视野
王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特任教授,博导。2019年于美国爱荷华大学(The University of Iowa)获得信息学专业博士学位,2019-2021年于爱荷华大学从事博士研究工作,2021年入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并入选“地大百人”计划。主要从事大气环境遥感与模拟相关研究,包含气溶胶卫星遥感、大气环境卫星资料同化、污染源排放清单反演
报告人简介:刘威,特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博士后,新加坡国立神经科学研究所项目科学家。利用模式动物果蝇和小鼠,从事微生物组对宿主发育、神经和行为等调节的基础和应用性研究。主持并完成国自然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