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灾
新华社武汉5月22日电(记者侯文坤)2021年“气象科技活动周”22日在湖北武汉拉开帷幕。除了在主会场武汉科学技术馆的主题展览外,全国范围内还开展了野外科学试验基地等科研业务平台开放、气象科普进社区等系列科普活动。 据介绍,2021年“气象科技活动周”以“科技强国 气象万千”为主题,由中国气象局、科技部、中国科协、湖北省政府等联合主办
为贯彻落实中国地震局关于防震减灾信息化建设总体部署,对标地震信息化顶层设计和地震业务信息化重点任务要求,依据物探中心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和“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物探中心于近期编制完成《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方案》以务实发展、安全发展、创新发展为原则,拟建设统一管理、开放共享的“物探数智资源中心”,优化升级物探中心信息化基础设施,汇集整合物探数据资源,推动信息技术与核心业务深度融合,发挥信息化在防震减灾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 温馨提示: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中国地震局物探中心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霍邱县蓝天救援队组建于2020年3月,是一支纯公益民间救援团体。目前有队员75人,志愿者315余人。救援队业务范围:山野救援、水域救援、城市救援、防减灾宣教
圭谷设计5月22日青岛网站建设哪家好消息据澎营销型网站建设湃新闻报道,5月22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在第十届中国卫星 导航年会上发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与发展》讲话时表示,“国内外 主流芯片厂商均推出兼容北斗系统的通导一体化芯片。2019年第一季度,在青岛l ogo设计中国市场申请进网的手机有11 6款具有定位功能,其中支持北斗定位的有82款,北斗定位支持率达到70%。” 冉承其介绍道,目前已形成由北斗基础产品、应用 终端、应用系统和运营服务构成的完整产业链
为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应急避险能力,确保在地震来临时应急疏散工作能够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8月26日上午,华阴市民政局在机关办公楼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为确保演练活动取得实效,该局召开专题会议对演练活动进行安排部署,研究制定了详实的演练方案,并及时向全体干部就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细节作了细致解说。上午11时43分,在没有预先通知的情况下,随着“地震警报”的哨声响起,各楼层办公人员在楼层引导员的精准引导下,仅用时1分钟,均安全撤离至预先指定的应急避难点
按照省委关于学习宣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抓好当前有关工作专项督导的部署安排,6月27日至30日,能投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夏公海率集团扶贫工作组,前往凉山州普格县参加了由省烟草专卖局、省卫计委、神华四川能源公司、省能投集团、四川师范大学、解放军452医院联合开展的对口扶贫普格县专项督导工作。 按照督导组的统一安排,能投集团扶贫工作组奔赴特补乡胜利村开展专项督导工作。夏公海一行深入胜利村9户贫困户和1户非贫困户家中进行了实地考察,与村民亲切座谈、翻阅扶贫档案、查看房屋安全和基础设施改造情况,对精准识别、政府帮扶措施、扶贫资金使用、项目实施、脱贫摘帽标准、产业扶贫等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检查
为进一步加强消防车通道的管理和维护,着力解决居民住宅小区消防车通道堵塞、占用等突出问题,确保“生命通道”安全畅通,自5月18日起,尉犁县消防救援大队联合公安、交管、住建等部门深入全县住宅小区开展为期一周的“消防车通道”专项整治夜查行动,确保“生命通道”畅通无阻,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排查过程中,各部门在尉犁县怡心苑小区、三号小区、银华小区、五号小区对消防车通道是否被堵塞、占用情况进行了突击检查,通过实地测试、障碍物排除、重新划定区域等方式进行检查整改。 同时,各部门针对发现的违章占道和堵塞消防车通道的车辆及其他物品,责令物业管理人员重新测量消防通道距离,合理规划停车位,设置醒目标识标牌,引导车辆规范停放,切实有效提升小区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自从2008年开始,地震似乎成了四川人的代名词,我们没办法阻止大自然给予人类的灾害,在这种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下,除了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众志成城,有那么一批人,在幕后,用他们的责任心、学识、汗水乃至血泪,在默默的保护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王暾,早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就创立了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研究所与应急管理部门联合建设的大路地震预警网,在此次宜宾长宁地震中,成功预警本次地震
宜宾市立即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并成立13个工作组。要求各受灾县的党政主要领导立即赶赴震中,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市宜宾委副书记、市长杜紫平第一时间赶赴市防震减灾应急指挥中心指挥应急救援等工作
新华网南宁9月16日电(记者农冠斌)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了解到,未来两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将加强风云气象卫星资料的共享和应用,运用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提供灾害性天气的卫星区域加密观测服务,加强区域气象灾害联防和预警信息共享,推进全球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亚洲部分建设。 据统计,2016年9月以来,风云卫星遥感数据服务网的新增注册用户中,有20个来自东盟国家。中国气象局东盟大气探测合作研究中心已在南宁落成,为区域各国开展观测系统共建、数据共享、探测技术交流提供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