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计划年内启动实施“中国东方航天港”项目,拟在山东烟台打造我国首个海上发射母港,推动海上发射高频化、常态化、系统化。 “中国东方航天港”项目将依托烟台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港口条件,发挥航天、海工等工业制造基础雄厚的独特优势,打造航天海上发射母港,以及火箭研发制造中心、卫星载荷研发制造中心、海上发射平台研发制造中心和卫星数据应用开发中心,辐射带动智能制造装备、物流装备、能源装备、航天新材料、航天旅游等相关产业。 目前,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烟台市政府与海工合作伙伴三方已正式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深入开展各领域合作、共同推动“中国东方航天港”项目建设奠定了基础
中新网四川西昌4月20日电(郭超凯)北京时间4月20日22时41分,中国自主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送入太空。中国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三甲系列火箭)的发射次数正式刷新为100次,截至目前,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中唯一达到百次发射的单一系列火箭。 据介绍,长三甲系列火箭由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三种低温液体运载火箭组成
近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广州市召开了广东省实验室启动会,宣布启动首批4家广东省实验室建设。其中,哈工大(深圳)作为主要依托单位,成功获批启动深圳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建设。 首批启动建设的省实验室分别是: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深圳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东莞材料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和佛山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
近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502所研制的ADN(二硝酰胺铵)基0.2N推力器组件顺利完成在轨性能验证。数据表明,产品推力及比冲性能均满足任务指标要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搭载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ADN基0.2N推力器组件在轨验证试验的圆满成功,进一步拓展了ADN绿色无毒推进技术在微推进领域的应用,是我国在空间推进领域技术创新的一次新突破
中新网上海2月8日电 (郑莹莹 马帅莎)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7日晚间发布的消息,风云三号04批卫星工程研制已正式启动。 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成功完成两代四型19颗风云气象卫星研制,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局部领跑的跨越,以及长寿命、高可靠、高精度、全定量的系列化、业务化自主发展,其整体实力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之一
2月16日至17日,渭南市长陈晓勇带队赴上海市拜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811所、联东集团上海粤浦科技有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对接项目推进、深化交流合作。 在参观了航天八院811所燃料电池生产线、产品展示厅后,陈晓勇与811所所长张永立、航天氢能总经理王涛等座谈,围绕推动双方战略合作协议落地进行交流。当前,渭南正在认真贯彻国家“双碳”战略,全面落实全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深入推进工业倍增,加快氢能全产业链发展
朱广生(1963.01.14- )。飞行器设计领域技术专家。江苏徐州沛县人
8月26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自主研制的升力式亚轨道运载器重复使用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飞行试验采用的运载器,经健康检测维护后,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再次点火垂直起飞,按照设定程序完成亚轨道飞行,平稳水平着陆于阿拉善右旗机场,成功实现我国亚轨道运载器的首次重复使用飞行。本次飞行试验的圆满成功,有力推动了我国航天运输技术由一次性使用 向重复使用的跨 越式发展
8月23日10时27分,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托举高分九号05星、多功能试验卫星和天拓五号卫星升空,卫星随后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高分九号05星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所属航天东方红有限公司研制的光学遥感卫星,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可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信息保障。 多功能试验卫星将在轨对通信、导航、遥感等新技术进行试验验证;天拓五号卫星将在轨对船舶、航空器、浮标及物联网等信息采集新技术进行试验验证
国产大型客机C919日前在上海成功首飞,这一刻,将成为我国民航史上重要的里程碑,C919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承载着全世界的骄傲和希望。 据悉,C919机身线条流畅,机体从设计、计算、试验、制造等均为中国自主进行。飞机设计研制中有多项重大技术突破,如超临界机翼、新材料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