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容村貌
央视网消息: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历久弥新,激励着广大党员扎实走好新的“赶考路”。在河北平山革命老区,当地干部群众团结一心,继续发扬西柏坡精神,依托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在实现乡村振兴“赶考路”上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在河北平山县北庄村的电商直播助农惠农展销基地内,几位村民正在缝制千层底手工布鞋,这门传统手工技艺为村民们打开就业门路,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目标:到2020年,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到2035年,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治理农村污水,迫在眉睫
为重温革命历史,领会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接受革命精神洗礼,追朔军民鱼水之情,把革命精神、长征精神贯穿于工作和生活中。11月25日至26日,芷江收费管理中心党支部组织开展“走进‘半条被子’坚定理想信念”主题党日活动,支部正式党员参加。 走进了“半条被子”发生地沙洲村,大家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红军长征纪念馆,“半条棉被”发生地徐解秀故居,观看“半条被子”宣传片,仔细聆听讲解员讲述“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参观了沙洲村村容村貌,也充分领略了长征精神和什么叫***人,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就叫***人
莒县陵阳街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跑出“新赛道” 连日来,莒县陵阳街道不断采取新措施,总结新经验,运用创新模式,扎实推进村容村貌新提升,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低成本高成效运行,建立起农村人居环境“共建共享”新格局。 群雁高飞头雁领。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开展以来,陵阳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在全街道开展党建引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实行每月“一督查、一通报、一清零”的“三个一”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环境治理文明实践中的引领作用
作者:陈希强审核:责编:李荔来源:宣传部发布时间:2020-08-11浏览次数:199 坐标网讯 8月10日,《盐城晚报》在A05版报道教育科学学院“美丽乡村调研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原文如下:连日来,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美丽乡村调研团”阜宁籍大学生志愿者来到阜宁县金沙湖街道喻口居委会进行调研。大学生们围绕经济发展、村容村貌、精神文明建设、美丽乡村等内容与村干部和村民进行深入交流后表示,将努力学习,积极投身乡村教育,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记者日前从国家乡村振兴局了解到,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局将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主要从三方面发力稳步推进乡村建设。 一是加快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近年来,湾里区梅岭镇移风易俗成果显著,该镇利用道德讲堂、“好人”典型宣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活动,请“好人”宣讲,以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人。同时,从村民族谱中挖掘出了家规家训100余条,引导村民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开办“长者食堂”,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难题,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 据介绍,近年来,湾里区梅岭镇在移风易俗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
春光如约而至,疫情难掩芳华。斑斓的春色装点“诗画梅江”,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西阳镇直坑村,漫步在白宫河的休闲绿道上,柔和的阳光轻泻在人们身上
新管村委会隶属灵山镇,位于灵山镇北部,距灵山镇政府约10公里,东邻琼州海峡,南毗大昌村委会、爱群村委会,西与东头村委会接壤,北接仲恺村委会。全村委会有628户,共2561人。土地面积400公顷,其中水旱田1347.3亩、坡地213亩,海水、淡水养殖面积753亩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尽快建立健全以农村厕所建设改造、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农村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体系,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林草局等七部门近日印发《关于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到2025年,累计创建和培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化试点不少于100个,按需求制修订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逐步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体系,形成协调配套、协同发展的标准化工作机制,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供有效的标准支撑。 《意见》根据当前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明确了五大方面三个层级的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体系框架,确定了建立健全标准体系、系统推进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强重点领域标准研制、推动标准实施推广等重点任务,并提出了运行机制、工作保障、技术支撑、标准化服务等四方面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