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
从扶贫性质的试点,到探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化途径,我国小贷行业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正在逐步迈向规范发展的道路。 近5年来,小贷公司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科学定位,与银行开展错位竞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运营模式,通过差异化竞争推动整个行业日趋成熟。 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643家,贷款余额9608亿元,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313亿元
(2)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它的主要任务是承担国家规定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并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随着农村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农发行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作为政策性银行,其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长期以来资金拨付有限,且资金不能按时到位,有时不得不向央行借款,使筹资成本上升,制约了农业发展银行的发展。②对农业发展银行实行“独立核算、自主保本经营、企业化管理” 与农业发展银行承担的农村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存在一定的矛盾
4、增设新型农业保险组织,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1)建立县一级的具有法人地位的农业保险股份合作公司;将合作社制度与公司制度融为一体,合作制以体现互助共济性,公司制保证其制度的先进性与责任的有限性;该公司由农户、其他小生产者、乡镇企业等人股及部分国家财政投入,国家的投入不能超过30%,即不占控股地位,否则有承担绝对责任之嫌。(2)在省一级建立农业保险股份公司;由各县级的农业保险股份合作公司按其总资本的8%投资入股,省级财政也投入拟设公司约30%的资本
自1979年我国开始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村金融体制伴随着整个农村经济、金融市场化的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包括正规性金融组织和非正规性金融组织,二者在发展过程中有先有后,有些机构是同时产生的。 正规性金融机构即受央行和银监会监管的那部分金融组织,主要包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邮政储蓄机构、农业保险机构等
1999 年作为主持人之一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利率、汇率政策协调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2000 年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金融业综合经营体制发展趋势与金融监管体制研究” 2001 年参与完成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课题“金融分业经营、混业经营及其监管问题研究” 主持 2002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不确定条件下前瞻性货币政策规则研究” 主持 2003 年科技部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我国中小城镇建设的金融创新政策研究” 2001 年主持完成“中国人民银行十五规划” 1997 年起,参与人民银行体制改革研究和大区行体制改革方案的设计、实施及改革后的跟踪调研, 2000 年参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准备工作和人民银行体制的改革设计工作 2001 年参加国务院“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课题组研究,2002 年参加国家外汇管理局“人民币可兑换研究”课题组,2003年参加国务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课题组并组织完成“关于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报告” 2001 年主持完成并报总行的研究报告有“主要国家和地区金融业务和监管体制的发展和演变”,“加入GATT/WTO 对成员国宏观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载《金融研究》 2000 年第七期),“ 部分国家资本帐户开放进程与特点研究报告”。多次参加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起草工作和“中国人民银行年报”的审定工作。亚洲金融危机后发表论文“ 再析东南亚危机成因 ”(金融研究 1998 年第 7 期)、“ 人民币会贬值吗 ”(今日中国【英文版 1998.7 】),并主持金融研究所亚洲金融危机课题组的研究工作,课题成果及时上报总行党组,并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 经济工作者参考 ”专刊全文刊登
金融学类专业含金融学和金融工程两个专业,实行大类招生。新生入学后第一、二学年不分专业,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科大类课程。第二学年结束后,学院根据学生填报的志愿,综合学生兴趣、社会需求、学科发展、资源配置等因素,参照学生第一、二学年平均成绩进行专业分流工作
安徽省供销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1992年省政府批复成立的安徽省供销商业总公司,原与省供销社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相关文件精神,深化省供销社本级综合改革,2019年7月省政府批复,同意供销商业总公司改制为省供销集团有限公司,并于2019年9月完成工商登记注册。 新组建的供销集团注册资本30亿元,现有控股企业14家,拥有辉隆股份(002556)、新力金融(600318)2家上市公司
过去,县里的收款部门不得不在10公里以外的地方支付医疗保险,不得不排队等候。现在农村金融服务站和微信真的很方便交费。他们甚至不需要离开村子,甚至不用出去
1月4日,第五届金融科技发展峰会在成都举行。峰会发布了《天府·中国金融科技指数(2022)》《2022供应链金融白皮书》,并有诸多国内外学界和业界专家线上线下共同参与,共话金融科技新未来。 据悉,本届峰会以“壹至无限 守正共赢”为主题,由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指导,四川天府新区管理委员会和四川省金融科技学会共同主办
绿色金融作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金融工具,国家高度重视并将其提升到了战略高度。金融科技在中国迅速崛起的同时,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增加绿色金融产品的供给和创新、提升绿色金融服务水平、创新监管工具等方式全面赋能绿色金融,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金融科技在赋能绿色金融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主要包括数据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技术风险突出、监管和创新的平衡、人才缺乏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