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工学
中共党员。1983年和1986年先后在浙江大学材料系获工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86年留校至今,1997年评为教授,1998年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浙江大学绿色建材及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十五”纳米技术重大科技攻关及示范应用工程专家组副组长
1999.09-2003.06 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工学士学位; 2003.09-2006.06 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6.09-2009.06 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可渗透反应屏障用水泥基材料的设计原理及其对重金属的吸附行为(项目负责人)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再生砂粉预拌砂浆制备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子课题负责人)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有机-矿物地聚合物的增韧结构形成机理与调控研究(项目负责人) (4)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组合优化研究(项目负责人) (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村镇生态建筑材料研究与部品开发(子课题技术负责人) (6)科技部基础性工作重点专项:中国水泥工业环境状况调查(子课题负责人) (7)企业合作项目:铁尾矿在公路工程中的资源化利用研究(项目负责人,120万) (8)企业合作项目:铁低标号CFB灰渣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负责人,168万) (9)企业合作项目:煤矸石综合利用方案研究(项目负责人,150万) (10)企业合作项目:机制砂混凝土在福永高速公路中的应用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160万) [3] “生态人工微-细集料的制备与应用共性技术与标准化探索”,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省部级),2019,排名第5。 [4] 第一届全国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2015年; [5] 第四届全国土木工程材料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2019年;
【主讲人简介】卢传巍,工学博士,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副教授。2015年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获学士学位;2020年毕业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生物质基形状记忆自修复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研究工作
李永健 教授,男,汉族,1961年9月出生,吉林人。1982年5月加入中国***。1984年7月武汉钢铁学院工业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9年7月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管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
1987年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橡胶制品专业,获工学学士,2003年于东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现为副教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1)聚合物动态粘弹性研究;2)橡胶与塑料加工;3)聚合物表面改性;4)精细化工产品的合成、制备与应用。主要讲授研究生课程“聚合物表面与界面”、“橡胶加工与改性”,本科生课程“聚合物加工原理”、“橡胶制品设计与制造”、“橡胶工厂设备”等
二区大门迎接她来去匆忙的背影,教学楼里有她授课板书的痕迹,实验室里的仪器见证她与学生相处的点滴。在学生眼中,她是良师,也是益友,她就是合肥学院电子系青年教师——郑娟。 郑娟,2003年7月毕业于合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获工学学学士学位;2010年6月毕业于安徽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中共党员。1983年和1986年先后在浙江大学材料系获工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86年留校至今,1997年评为教授,1998年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浙江大学绿色建材及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十五”纳米技术重大科技攻关及示范应用工程专家组副组长
王福祥,男,讲师,工学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07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获工学博士;2007年到2009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留校任教至今
赵文华: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现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教务处专业建设与认证科科长。 1979年9月生,2003年9月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2006年3月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2014年1月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桥梁检测与加固、边坡稳定理论方向的教学研究工作
二区大门迎接她来去匆忙的背影,教学楼里有她授课板书的痕迹,实验室里的仪器见证她与学生相处的点滴。在学生眼中,她是良师,也是益友,她就是合肥学院电子系青年教师——郑娟。 郑娟,2003年7月毕业于合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获工学学学士学位;2010年6月毕业于安徽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