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工学
个人简述: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副院长,市政工程硕士点学术带头人,博士,教授。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第四批校级培养对象。 1992年9月-1995年7月就读于南华大学(原中南工学院)给水排水工程本科专业; 1995年9月-1998年7月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原哈尔滨建筑大学)市政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0年9月-2004年8月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4年11月-2006年11月,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合作研究
刘圣春,男,1970年4月生,汉族,安徽六安人,中共党员。1996年7月毕业于安徽工程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2004年7月至2007年6月,在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在职学习,获管理学硕士学位;安徽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2011.10.22-2011.11.18,在澳大利亚北布里斯班科技学院进行安徽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培训,2014年11月晋升为管理学教授;副主编安徽省“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出版学术著作1部,发表教学科研论文15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主持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项,参与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获国赛三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3项。 地址:合肥市新站区关井路与烈山路交汇处(合肥汇心湖校区)
王晓春,现为365365最快线路检测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 年12 月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7 年3月- 2009 年5 月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出站后到365365最快线路检测中心教育技术系工作。研究兴趣为:知识发现与管理、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计算思维、在线教育、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
2006年7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06年8月永利402com线路检水环境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从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研究;2008年8月永利402com线路检生态环境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从事生态文明和流域生态研究;2013年8月,永利402com线路检水环境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从事流域水环境保护方面工作。 2006.07—2007.06参与环保部“全国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 、国务院三峡办“三峡水库面源污染调查”; 2008.07—2012.06参与参与环保部“青藏高原环境保护综合规划”、 工程院士咨询项目“三江源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研究”、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生态环境影响应急评估项目、国家公益项目“中国新型环境问题研究”、 “江苏省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江阴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安吉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江苏省张家港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中国生态碳汇功能保护区识别及监管机制研究”, 主持沈阳浑南新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等多项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永利402com线路检改革启动项目《井冈山生态基线调查》 ;2012.08—至今 主持“青海省湟水流域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青海省引大济湟西干渠、北干渠工程环境影响研究”、“西宁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保护研究”、“青海省黑泉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青海省重点流域水环境基础调查”,参与“祁连山区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等项目
2005年毕业于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冶金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上海大学钢铁冶金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就职于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主要从事稀土金属提纯机理、高效提纯新技术及工程化制备技术开发,稀土冶金过程中物理场的模拟与仿真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工信部稀土产业升级专项等十余项国家科研项目,并于2016年获北京市西城区优秀人才资助
张毅,男,1964年4月出生,苏州科技大学教授。1983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力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东南大学一般力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应用数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00年晋升为教授,2010年晋升为二级教授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我院副教授鲜于斌结束其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的访问学习,背起重重的行囊,满载而归。访学期间,他和其合作导师,欧洲科学院院士Kostya Ostrikov教授紧密合作,在大气压下低温等离子体物理及化学应用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等离子体制氢相关的研究工作发表在A类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影响因子8.355),并被选为封面论文
周月桂,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热能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长期从事电站锅炉和工业炉窑煤燃烧理论与技术、燃烧污染物排放控制、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包括富氧燃烧和CO2化学吸收)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1999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热能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1年上海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土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年至2010年美国犹他大学清洁安全能源研究所访问学者
林浩云,男,福建闽侯人,1963年9月出生,1986年8月参加工作,1986年6月加入中国***,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政法专业在职本科学历,现任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福建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 陈群,女,1968年4月出生,福建省福州市人(闽侯出生),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工程硕士。1990年7月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管理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8年入选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项目;2013年入选福建省高校优秀学科带头人赴海外研修项目
金海燕,男,汉族,浙江金华人,1963年8月出生,1984年4月加入中国***,大学本科学历,双学士学位,研究员。 198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内燃机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1985年-1993年在浙江大学热物理系担任学生辅导员,历任分团委副书记、书记,其中1991年-1993年,在浙江大学哲学社会学系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第二)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