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r
近有不少读者咨询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杂志的新影响因子,小编也给大家做了相关总结。 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ISSN:1742-2094)是一本神经学和免疫学领域的期刊,创办于2004年,植根英国,目前由BioMed Central出版或管理。 根据新JCR分区,该杂志在NEUROLOGY、GENERAL NEUROSCIENCE、IMMUNOLOGY、CELLULAR AND MOLECULAR NEUROSCIENCE领域为Q1
转发安医大《关于开展“安徽医科大学2022年度十佳论文(十大科技亮点)”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科室: 根据《安徽医科大学年度最具影响力十佳论文评选办法》(校科字〔2012〕29号)为总结我校2022年度高水平科技研究成果,表彰本年度在科技研究领域为我校科技竞争力作出重要贡献的科技人员,经研究,现正式启动“安徽医科大学2022年度十佳论文(十大科技亮点)”提名推荐和评选工作。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1. 论文发表时间为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 2. 以全文文献形式刊载,以安徽医科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的“JCR期刊分区报告”(以校图书馆检索信息为准)1区、2区的论文(原则上应为Article)具备提名资格; 3. 同一作者论文提名、表彰限1篇。 1. 各院所推荐本单位符合条件的论文进行上报
2021年,实验室新增及在研纵向和横向课题共173项,合同经费共13777.55万,新增及在研项目实到经费4059.2万,全年实到经费合计4861.79万元。2021年承担科技部重大项目共13项,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8项。2021年,新增国家科技项目1项,横向课题13项,在研重要科技任务6项
IEEE 计算机学会是世界上最早和最大的计算机专业人士的学会,成立于 1946 年,是 IEEE 下 39 个专业学会中最大的一家。IEEE 计算机学会致力于发展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的理论、实践和应用。通过其会议、应用类和研究类的期刊、远程教育、技术委员会和标准制定工作组,学会在它的成员中间不断推动活跃的信息、思想交流和技术创新,是全球计算机专业人士的技术信息和服务的顶尖提供者
9月1日,我校未来光学团队超精密光学制造课题组张大伟教授、郑璐璐老师在庄松林院士指导下,带领博士研究生赵曼彤同学在国际权威期刊《Food Chemistry》(JCR一区,影响因子6.306)上发表了题为“基于微流控芯片免疫技术快速定量检测牛奶中的氯霉素”(“Rapid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Chloramphenicol in Milk by Microfluidic Immunoassay”)的研究成果。 氯霉素曾作为广谱抗生素广泛应用于养殖业,但由于其具有严重的毒副作用,残留于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氯霉素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许多国家对氯霉素的使用管控非常严格,并对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的最高残留量制定了严格的标准
Thomson Reuters最新发布的2010年度JCR 数据显示,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JGG) 2010年影响因子达到了1.494,比2009年的0.813得到了大幅度提升。JGG是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和中国遗传学会主办,Elsevier与科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英文学术期刊,是报道遗传学和基因组学领域创新性研究成果的重要窗口。2006年改为英文版,2007年更换了英文刊名,2008年被SCI-E收录
面向智慧城市、数字孪生等领域的研究应用需求,综合运用时空数据挖掘、图表示学习等技术,研究城市复杂开放环境下的时空态势感知、挖掘与预测等AI算法,并应用于综合交通优化治理、疫情防控等场景。团队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0余项省部级或企业委托项目。在AAAI、IJCAI、UbiComp等CCF A类会议和IEEE TMC/TITS/TSC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CCF A类论文6篇、JCR一区/二区5篇),授权发明专利9项(含专利权转让1项)
《高分子科学(英文版)》是1983年创办的英文学术期刊,曾用名《高分子通讯》,原为季刊,1999年改为双月刊,2013年至今为月刊,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主要刊登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合成、高分子物理、高分子物理化学、高分子应用和高分子材料科学等领域中,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论文、研究简报、快报和专论。读者对象主要为国内外高分子学科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高等院校的教师和学生
面向智慧城市、数字孪生等领域的研究应用需求,综合运用时空数据挖掘、图表示学习等技术,研究城市复杂开放环境下的时空态势感知、挖掘与预测等AI算法,并应用于综合交通优化治理、疫情防控等场景。团队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0余项省部级或企业委托项目。在AAAI、IJCAI、UbiComp等CCF A类会议和IEEE TMC/TITS/TSC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CCF A类论文6篇、JCR一区/二区5篇),授权发明专利9项(含专利权转让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