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和平奖
玛利娅·就就金彩博士(Maria Montessori)是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女医学博士。 1870年8月31日,玛利娅·就就金彩博士(MARIA MONTESSORI)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纳(ANCONA)地区的基亚拉瓦莱(CHIARAVALLE)小镇。父亲亚历山德鲁·就就金彩是一位性格平和保守的军人,母亲瑞尼尔·斯托帕尼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她博学多识、虔诚、善良、严谨、开明
诺贝尔奖是最具世界代表性的奖项,由阿弗列德.诺贝尔(Alfred Nobel 1833~1896)于公元1900年创立,有诺贝尔物理奖、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生理学奖或诺贝尔医学奖、诺贝尔文学奖与诺贝尔和平奖五大奖励领域。 其中,文学奖的得奖名单公布时间一般是在十月的某个礼拜四,根据诺贝尔的遗嘱,颁给在文学领域中,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最出众作品之人,颁奖单位是瑞典文学院。首届文学奖于1901年颁发,得主是法国诗人普律多姆(Sully Prudhomme)
“在指望中要喜乐,在患难中要忍耐,祷告要恒切”(罗十二12) 6月26日下午是建道神学院第122届毕业礼,感恩我可在场见证今届308位毕业同学(注)的大日子。端坐在母院礼堂,心有所感,触起昔日念神学时,听到的一个故事: 曾有一位记者到印度新德里仁爱会,采访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德兰修女,以报导她们和义工如何在街上接触垂死病人,加以悉心照顾,让他们带着尊严离世。记者感动之余,也好奇地问德兰修女:“那么,你们的工作与社工有什么分别呢?”德兰修女想了一会后,缓缓地吐出这句话:“有分别!因为我们祈祷!” 回顾三十载服侍岁月,无论是顺境、逆境、生命灰暗或是信心“爆棚”,午夜梦回,我的耳边也同样会响起这记者的疑问:“那么你的工作与社工、教师、或辅导员……有什么分别呢?”“你的生活与世人有什么分别呢?”“你的人生与世人有什么分别呢?” 就以辅导为例,即使冠上“基督教”、或“教牧”等名堂,我们仍要守着辅导大师(他们多是无神论者)所订下的规则,否则不算是正规辅导
出席博鳌亚洲论坛的数位嘉宾4月13日共同呼吁公众少吃肉食,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绿色地球作出贡献。 在当天上午举行的主题为“气候变化:改变我们的生活 改变我们的经济”的分论坛上发言时,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席帕乔里呼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加入到绿色地球的行动。并表示少吃肉类,每顿少吃饭会使我们更健康,更长寿
卡洛斯·萨维德拉·拉马斯(西班牙语:Carlos Saavedra Lamas ,1878年11月1日-1959年5月5日)是阿根廷的学者和政治家,他在1936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为史上首位拉丁美洲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他出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是一个阿根廷爱国者的后裔,后来他又娶了一个共和国的总统的女儿。卡洛斯著名不单因为作为阿根廷外交部长时起进行草国际协定和国际调解工作,同时因为作为一个教授,在劳工立法和国际法领域的学术成就
从一九四八年到一九九四年,南非政府执行一项种族隔离政策。在种族隔离政策下,投票权是隔离分开的,公共设施的使用也是隔离分开的,税率、工资和土地取得的权利,也都因种族而不同,导致国家的动乱不安。 反对隔离政策的过程中有两位重要的领导人物,一是曼德拉,他以反对党非洲人国民大会的身份反对隔离政策,在一九六二年被捕,被判终身监禁,直到一九九○年被当时的南非总统戴克拉克释放
安东尼罗宾访问史泰龙,他说:“史泰龙,我已经听过所有成功的故事,我见过世界上最成功的人士,包括总统,包括元首,包括女王,包括领袖、企业家、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特丽莎修女、曼德拉……这些我都访问过,史泰龙,你到底是如何成功的?你可不可以给我一些不一样的成功故事?” 史泰龙开始跟他讲,说他那个时候下定决心,一定要从事演艺事业。可是一直找不到这份工作,所以史泰龙每一天都没有什么饭吃。 那个时候史泰龙养了一只小狗,他的小狗也没有饭吃
广岛原爆73年 和平纪念仪式85国代表参加 松崎敏朗 August 6 2018 和平纪念仪式上放飞鸽子=摄于8月6日(上田幸一) 6日,是广岛遭受原子弹攻击届满第73年的“原爆之日”。位在广岛市中区的广岛和平纪念公园从上午8点开始举行和平纪念仪式,参加者在原子弹投下的时间·8点15分进行默祷。 广岛市市长·松井一实宣读“和平宣言”,并提及2017年7月在联合国通过的《核武禁止条约》
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年1月15号—1968年4月4号)系一个浸礼会牧师,而且系美国一个出名嘅民权主义者,宣传非暴力同埋种族平等。马丁路德金向1964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系呢个奖有史以嚟最后生嘅得奖者。1968年4月4号响田纳西州孟非斯一间酒店嘅露台畀人枪杀
德蕾莎修女获颁诺贝尔和平奖并不会令人惊讶。事实上,她能得到这份殊荣,是因她看顾“饥饿的、赤身露体的、无家可归的、瞎眼的、患痳疯病的、所有在社会中感到被丢弃、不被爱、不被在乎的人”,这些人是她毕生服事的对象。 耶稣为我们树立榜样,不论任何情况,祂都会看顾与关爱那些社会边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