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学会
顾廷权(1970.10- ),安徽舒城人。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东北大学、上海交大兼职教授、博导。现任中国宝武中央研究院智能制造首席研究员、研究领域团队负责人
本文摘要:11月23日,2017全国废钢铁大会在长沙开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工业和信息化部节约能源与综合利用司、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以及钢铁企业、废钢铁加工企业的代表参与了会议。 11月23日,2017全国废钢铁大会在长沙开会
顾廷权(1970.10- ),安徽舒城人。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东北大学、上海交大兼职教授、博导。现任中国宝武中央研究院智能制造首席研究员、研究领域团队负责人
8月12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员会公布了2020年冶金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共有101个项目获奖,其中,特等奖一个,一等奖22个,二等奖25个,三等奖53个。 获特等奖的是钢铁研究总院、马钢股份、宝钢股份、鞍钢股份完成的“大型转炉洁净钢高效绿色冶炼关键技术”项目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民政部2019年1月9日颁发的《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国标委联[2019]1号)和中国金属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的安排,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贯彻执行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环大气 [2019]35号),将推动实施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作为深化工业污染治理重要内容,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重要任务。 从设计阶段引入超低排放理念,将其贯穿于钢铁项目工程设计-施工-生产-运营全阶段,从而使钢铁企业满足国家对超低排放的要求,提升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及管理能力,中国金属学会拟开展超低排放设计规范系列标准研究。
1999 年 3 月以来负责清华大学材料系教学实验室的筹建工作,同时主持清华大学 985 教学改革项目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 2001 年起至今为清华大学材料系本科生主讲专业基础课 “ 光学显微分析 ” 2002 年起至今应聘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化学与化工学院开设研究生专业基础课 “ 材料化学 ” 。该课程于 2002 年首次开设即被评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优良课程, 2004 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课程 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分会超硬与复合材料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4 ~ ) 长期以来一直从事陶瓷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与评价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也开始尝试涉足功能陶瓷材料方面的研究 .
李依依,女,1933年10月出生于北京,冶金与金属材料科学家,中国低温及核结构材料领域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57年李依依从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毕业后进入辽宁本溪钢铁厂工作;1983年受聘为国际深冷材料学会理事;1990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至1998年);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6年获得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技终身成就奖。 李依依一直从事材料的研究和制备,特种合金制备工艺与计算机模拟,以及精密管材基地工作
即将由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主办,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与健康分会、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冶金安全专业委员会、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安全与环境专业委员会承办的“2022年(第三届)冶金安全发展高峰论坛”,原定延期至2022年11月9-12日(周三至周六)在湖北武汉召开。鉴于近期全国新冠疫情防控情况,为切实保障参会人员的健康安全,论坛组委会经慎重考虑,决定将原定会期再次推迟,具体召开日期视疫情防控情况确定。 论坛组委会将密切关注疫情防控形势,在确保参会安全的前提下,力争尽早确定具体日期并及时公布,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中钢安环院”
具有精度高、强度高、表面光洁度优越等特性。公司主营业务稳健,现金流状况良好,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已发展成为我国精密冷轧不锈钢板带龙头企业。 伴随不锈钢产业格局的不断调整,全球冷轧不锈钢板带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
《钢管》杂志是经中国原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核准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科技期刊, 1964年创刊,双月刊,邮发代号为62-195。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管,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主办,中国金属学会轧钢份会、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管分会协办;是全国优秀冶金期刊、四川省优秀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钢管》杂志主要反映钢管行业学科发展水平,重点报道国内外钢管(无缝 · 焊接)及相关行业在科研、设计、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钢管科研最前沿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