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
新华社上海9月14日电(记者孙丽萍)上海博物馆与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14日在沪联合举办“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以纪念中国和新加坡建交30周年。 据介绍,“黑石号”沉船出水文物是目前海外发现最大体量、最精美的唐代文物收藏,而本次展览是这批收藏在中国首次公开亮相。展览将持续举办至2021年1月10日
日前,人民日报客户端联动中国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恭王府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河北博物院、四川博物院、吉林省博物院、苏州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美术馆等全国数十家博物馆及数字科技馆,上线“奇妙漫游云逛展”专题,向社会公众提供安全便捷的线上观展服务,用户足不出户,便可在人民日报客户端云课堂频道“云参观”全国各大著名博物馆的精品馆藏。 “奇妙漫游云逛展”专题通过精品展览内容集纳的形式,运用现场语音讲解、VR视频讲解、三维文物展示、展馆虚拟漫游等多种手段,带领用户穿越远古,相遇未来。既可以感受厚重的中国文化和璀璨的世界文明,也可以在线领略大自然的神奇,探索科学奥秘,开启一场纵览古今的视觉盛宴,弥补疫情期间大家无法实地 “逛馆”的遗憾
用苏绣这种“以针为笔,走线为墨”的艺术形式来表现画,运用粗细结合、虚实排列与留空的手法,来表现丰富的画面,线条轻松活泼、接针不露痕迹,色彩简洁,整体感强,惟妙惟肖地表现出苏绣工艺。绣娘需在生活中观察花鸟、动植物的姿态,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心有所悟,再将之蕴含于针脚,绣品便会多一丝灵动气息,多一份文人韵味
上海市纪念志愿者协会成立十周年暨志愿者先进表彰大会日前举行,我校工程学院退休教师何其渝教授荣获“上海市优秀志愿者”光荣称号。 何其渝教授从2001年起担任上海博物馆志愿者,主要从事明清家具馆和钱币馆的讲解工作。她为了提高讲解质量,学习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并利用自己教师职业善于讲解的优势,在博物馆志愿者的学习交流活动中,举办了“中国古代家具”的讲座,获得好评
北京商报讯(记者 胡晓钰)5月17日,“第二届博物馆青年论坛”在首都博物馆举行。论坛的主题为“博物馆的未来:博物馆青年的使命和担当”。来自全国博物馆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13名博物馆青年专家,结合藏品保护、展陈策划、教育传播、考古研究、交流互鉴等博物馆专业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做了发言
张经纬:经济开发与传统保护,能否和平共处? 轻松筹、“腾讯公益”网络募捐、京东公益等,这些互联网募捐平台的名字对于身处信息时代的我们并不陌生。而热心公益的你是否好奇,社会组织进行互联网募捐应该遵循哪些法律规则?另外,中国的高速发展始终面临这样一个问题:经济发展所伴随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冲击。我们是否有可能调和经济发展与传统保护之间的矛盾呢? 1月23日,2018年第一场**公益论坛将请两位特邀嘉宾,针对上述问题为你答疑解惑
日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风险防控关键技术研发示范”课题自查及项目协调推进会在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召开。会议为期两天,上海博物馆、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华东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上海腾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单位代表近50人参加。 省文保院向项目组汇报“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风险防控集成系统研发与示范”课题进展情况,并组织大家参观了解该院预防性保护实验室、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陕西区域中心平台建设及相关站点运行情况
(网上购书服务由超阅网提供,详情可参阅常见问题。) buy 中国传统工艺,凝结著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与创造,以别具一格的风范、高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彩的形态,为人类的文化创造史谱写了充满智慧和灵性之光的一章。 本书介绍的织绣品、金银器、镶嵌器和兵器四大类工艺品,都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佼佼者,或流光溢彩,或精美绚丽,或历千年而不变色,呈现了古人的独具匠心与巧夺天工,值得我们深入了解、细细品味
今年是中新建交30周年,上海博物馆与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9月14日上午在上海博物馆开幕。展览共展出248件/组文物,其中包括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邱德拔展厅精选的“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168件,以及来自上海博物馆馆藏与国内9家借展单位的陶瓷、金银器、铜镜等各类文物80件。展览还将何家村窖藏出土的两件一级文物金银器与1970年代初次在扬州发现的最早唐青花瓷盘等国内文博机构藏的文物,与“黑石号”出水的同类文物在展厅比对展出,以丰富观众对9世纪唐代社会生活与海上贸易的全面认识
9月4日,参观者在“繁星盈天——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上观看展品。 日前开始,“繁星盈天——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在郑州博物馆文翰街馆面向公众展出。本次展览以“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为主线,通过中国百年来100处考古发现出土的代表性文物,集中展示中国考古百年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