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
2022年10月21日下午,上海理工大学何常香老师应我院刘慧清教授邀请,为我院师生作线上学术报告,报告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举行。会议由刘慧清教授主持,来自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的教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报告的听取、讨论。 何常香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图神经网络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预测》
本套教材配有教师教学参考用书、电子教材及配套习 字册,供教师教学选用。 出版社和编写组组建了一支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兼具 的培训专家队伍,通过专家讲座、互动研讨、示范课展示 和点评等方式为一线教师提供服务。 培训每年分两次举行,上半年举行一次全国性的集中培训,下半年分批选派专家到各地培训
为进一步落实省院合作要求,3月26日,我院天然产物团队一行9人赴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预研中心进行学术交流。在预研中心郭志谋研究员的带领下,天然产物团队实地参观了预研中心实验室和办公场地。参观结束后,双方人员参加了天然产物协调创新发展学术交流会
11月17日下午,我院文友华教授在开云体育官网app-官方网站432报告厅做了“绿色城市&美好生活”学术报告。报告由学院党委书记熊创贤主持,包括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和建筑学三系师生聆听了报告。 文友华教授作为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的评审专家,对园博会各展园评展内容做了精彩分享
11月17日下午,我院文友华教授在开云体育官网app-官方网站432报告厅做了“绿色城市&美好生活”学术报告。报告由学院党委书记熊创贤主持,包括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和建筑学三系师生聆听了报告。 文友华教授作为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的评审专家,对园博会各展园评展内容做了精彩分享
关于举办工程地震高端学术论坛暨胡聿贤院士百岁寿辰庆贺活动的通知(第1号通知) 胡聿贤是我国著名的地震工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其学术生涯中,曾倾力推动地震学与工程学的紧密结合,在地震区划与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强地震动观测与地震动估计、震害预测与地震风险评估、场地条件影响和工程震害评价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为我国工程地震学的进步与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为庆贺胡聿贤院士百岁寿辰,传承和发展胡院士学术思想和科学家精神,交流我国工程地震学相关领域的新科学认识和技术发展,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将于2022年10月在北京主办“工程地震学高端学术论坛暨胡聿贤院士百岁寿辰庆贺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活动将通过现场和在线结合的方式进行,学术论坛内容包括专题报告、海报展板等形式
2019年12月12日下午,应实验室孙乐研究员和韩先培研究员邀请,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丁鼐研究员,为实验室师生作了题为“层级语言结构的认知神经加工”的学术报告。 丁鼐老师首先通过一系列实验向大家介绍了大脑如何编码语音中不同层级的语言单元——比如音节、词、短语和语句。这些实验主要建模语言特征与脑信号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时间尺度的神经振荡表征不同大小的语言单元,这也说明了大脑构建了多层级的语言表征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金涌院士将于2014年9月26日下午2:30在会议中心第二会议室作题为《科技创造能力的养成》的学术报告。金涌院士提出“科研创新能力是未来国际竞争主要体现”,分别从“想象力、联想力、观察力、好奇心、变通力”着重解析了“善于创造的人之人格素质”,旨在引导青年学生要加强培养相关素质,提升创新能力。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时间:2014年9月26日下午2:30—4:30 金涌,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化工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前不久由四川省银屑病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四川第三届省银屑病学术会议”在我院隆重召开。四川省银屑病委员会秘书长张伟明到会祝贺,主任委员王启明教授致开幕词,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范永升教授、天津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刘勇教授,以及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皮肤科、银屑病专家学者及临床医生300余人参会。大会共收到论文267篇,30余位专家作专题学术报告,共同研讨、交流中西医结合银屑病近年来取得的新进展
在我院建院90周年之际,为加强学术交流,提高科研水平,开拓同学们的学术视野,激发同学们的创新热情,2022年6月29日上午,化学化工学院、广西电化学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邀请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美国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木士春教授,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为我院师生做题为“铂族金属的阴离子调控及水电解制氢”的学术报告,学院尹诗斌教授主持本次会议, 170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 木士春教授在此次报告会中,从“碳中和”和“碳达峰”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出发,为全院师生讲述了电解水制氢的发展历史、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详细介绍了铂族金属的阴离子调控及水电解制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催化剂的设计策略和研究思路。报告生动有趣,内容通俗易懂,极大地拓展了参会师生的学术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