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mo
越南国家水文气象中心副总经理陈宏泰博士发表讲话。(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越通社河内——越南国家水文气象中心与东盟气象和物理委员会11月15日在河内联合举行第九届东南亚地区气候展望论坛(ASEANCOF-9)。 以“在农业管理中使用季节预报产品”为主题的此次论坛吸引东盟成员国、东盟秘书处、世界气象组织(WMO)、国际专家等60名代表出席
随着物联网不断的发展,说起气象站,许多人并不陌生,对于从事农业的人民,气象观测是重要的事情,它决定了生产是否可以顺利开展,对于气象观测站,是每天必须要做的工作,对于上班族,提醒着第二天是否需要做好天气防护。而对于学校,很多人产生迷惑,校园气象站的存在有何意义,甚至是,有必要建设校园气象站吗?校园气象站不是一个独立的仪器,它是由众多检测仪器的组合而成,主要作用用于气候监测,可以通过空气中的温度,湿度,风向风速,辐射,气压,雨量等得出一系列数据,帮助人们了解气候状况。1901年,地理课被编入教学课本,气象科学作为其中的知识,孩子并未得到系统的教学,在语文课本中,《看云识天气》编进课本,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好奇大自然的力量,也佩服老人的经验智慧
世界气象组织(WMO)5月26日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望成为今年的一项热点记录。该组织呼吁各国提前采取措施,更好地应对高温天气和疫情的双重影响。总部设在日内瓦的世界气象组织是联合国系统关于天气、气候和水的权威机构
结合《WMO信息系统手册》(WIS手册)(WMO-No.1060),本《WMO信息 系统指南》(WIS指南)的目的是确保在WMO信息系统(WIS)运行过程中WMO 会员为支持 WMO的使命时采用的资料、信息和通信规范、程序和规格具有足够的统一性和标准化。 《WIS手册》,即《WMO技术规则》(WMO-No.49)的附件七包括了各项标准、推荐规 范、程序和规格。《WIS指南》包含有关规范、程序和规格的补充信息,提请各会员在建 立和制定各项符合《WMO技术规则》的安排时以及在开发气象和水文服务的过程中予以遵 守或落实
新京报讯(记者曹晶瑞)9月1日,2022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气候经济高峰论坛上,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庄国泰表示,如何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将是未来人类面临的一大挑战。 庄国泰表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广发、频发、重发、并发。今年6月以来,全球多地出现了高温、洪水、森林火灾等现象,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带来严重影响,能源转型、生态文明建设对气象服务保障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影响,全球按下“暂停键”。经济活动的大幅减少,虽然暂时明显减少了碳排放,却也给可再生能源等低碳能源产业带来不小的冲击。加之近期化石能源市场、金融市场出现的剧烈波动,更令诸多低碳能源产业再次承压
气象站监测设备是格蓝普物联科技按照气象WMO组织气象观测标准,研究而开发生产的多要素自动观测站。可监测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向、风速、气压、雨量、光照强度、总辐射等常规气象要素,可在无人值守的恶劣环境下全天候全自动正常运行。 气象环境监测设备是格蓝普物联科技按照气象WMO组织气象观测标准,研究而开发生产的多要素自动观测站
近来细雨绵绵, 梅雨之后将迎来初夏,台风季节又再逼近。犹记得当日台风山竹袭港威力迅猛,狂风暴雨,巨浪扑岸,元朗、将军澳、杏花邨等重灾区顿成泽国,不少市民身处室内也能感受到大厦摇晃,门窗震动,如今想来犹有余悸。 全球暖化令山竹这类极端天气将会越来越多,面对恶劣天气,即使倾一国之力也难以有效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