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
江苏省新能源汽车能源与信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由万帮新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国内能源行业、整车行业、充换电领域、零部件领域领军企业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11家股东单位共同发起成立,首期注册资本5000万元。 江苏省新能源汽车能源与信息创新中心包括国创新能源汽车能源与信息创新中心(江苏)有限公司和江苏省新能源汽车能源与信息创新联盟,按“公司+联盟”的要求组建。形成以国创新能源汽车能源与信息创新中心(江苏)有限公司为核心、股东单位为主体、行业骨干企业、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关联企业为重要成员的国家新能源汽车能源与信息科技创新平台
12月12日上午,为期3天的2019中国国际重型卡车交易会在上海虹桥国家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出席此次交易会的有国家及部委领导、各省商务厅代表、十一国总领事馆代表、央企和金融机构代表、国内整车集团代表等。华菱星马作为国内整车集团代表应邀参加了此次交易会。 2019中国国际重型卡车交易会是商务部批准的唯一国家级汽车产品国际化专业展会,是商务部重点引导支持的展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已经2020年7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第16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为更好适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39号)作如下修改: 二、将第二十二条第二款修改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生产情况、监测平台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有《准入审查要求》所列要求发生重大变化、生产管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产品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以及违法行为等的,应当及时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报告
2019年11月,一汽丰田正式发布《2018年一汽丰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简称CSR报告),这是一汽丰田自成立以来,对外发布的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本次是一汽丰田在2018年管理整合后,统合七家事业体的信息,集中展示“一个整体的一汽丰田”形象,通过发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沟通价值让各界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一汽丰田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影响力。 此次发布的CSR报告,采用中国社科院制定的CSR4.0报告指南标准,结合全球GRI可持续发展报告参考标准,体现了专业的严谨性
这是全球规模最大、全国首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会议,将举办主论坛、专业论坛、国际合作圆桌会议、展览和自动驾驶试乘体验等十余场活动,国内外200余家知名企业参展。骏驰科技也出席参与了本次大会。 多位车企及互联网行业巨头出席,腾讯董事局主席兼CEO马化腾、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等分别发表了对“未来汽车”的看法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截止2014年9月,全中国实际建有640个充电站,和2万8千个充电桩;但在2015年,全国计划建成的充电站数量达到了1549个,而计划建成充电桩的数量更是达到了24万个,相比于14年,有了近10倍的增长。仅就北京市而言,全市已累计建成约1500个社会公用充电桩,60%以上布局在五环以内。 此外依托高速公路布局的快速充电网络也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中国第一个跨城市充电网络—京沪充电网络已经建成27个充电站之间的平均距离为50公里每个充电站平均配有2个直流快速和4个交流慢速充电桩
宝能深度布局以前瞻性研究和科技创新驱动的先进制造业,形成以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精密制造等板块为主的制造业组团,努力打造一流民族品牌,矩阵包含宝能汽车、南玻集团、中炬高新、韶能集团等先进制造企业。 宝能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3月,总部位于深圳,定位为国内领先、国际具有影响力的综合性汽车产业集团。以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汽车为核心,打造覆盖整车及前瞻技术研发、汽车高端制造、核心零部件(包括动力电池、三电系统、动力总成等)、汽车销售、汽车出行、汽车金融与后市场服务等“汽车智造”全产业链生态圈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张辛欣、常容轩)工信部总工程师田玉龙18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工信部将加强政策供给,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协调机制,落实车购税、车船税、牌照等支持政策,适时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 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5.6%
8月30日,由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办,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承办的“浙江省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项目研讨会”在杭州召开。吉利集团、天能集团、超威集团、等19家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 华友循环科技总经理鲍伟代表公司参加会议
据泰国世界日报报道,泰国政府公报网站近日刊出新公告,特许更多产业、事业项目的外籍人士申请在泰经营、投资、就业和长期居留。从事以下18项产业类别,符合条件的外籍人士可以申请在泰长期居留和就业:汽车产业、电子产业、高质量型旅游产业、农牧食品与生物科技产业、自动化和机器人产业、运输及物流产业、石油化工及化工产品产业、数字化产业、医疗产业、国防产业、直接支持循环经济的产业、航空及航空器和空间产业、科技方面的人力资源开发事业、环保与替代能源管理事业、高科技创新和初创企业生态环境管理事业、目标科技发展事业、国际贸易中心事业、纠纷仲裁服务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