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
【本报讯】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武书连、吕嘉、郭石林昨日在《21世纪经济报道》发布了2005中国大学评价。清华大学以270.74分名列第一名,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分别获得第二、第三名。进入前10名的大学依次是: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
近期,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王磊研究员课题组(李秀萍博士为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发表了关于重建青藏高原大流域蒸散发历史系列的文章。该研究选取高原四大流域(羌塘高原、柴达木盆地、黄河源区和长江源区)作为研究区,结合GRACE卫星水储量数据和实测径流数据,基于流域水量平衡原理估算了各流域的2003-2012年实际蒸散发的月序列,并在此基础上评估了全球五个主流蒸散发产品在高原的性能。最后,该文使用基于概率分布的误差校正方法(PDF)重建了高原四大流域的历史月蒸散发序列(1983-2006),并发现四大流域的实际蒸散发都存在明显的增加趋势
日前,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安徽省劳动竞赛委员会、安徽省总工会决定,授予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魏海明同志2019年度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个人,并颁发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 魏海明教授长期从事基础免疫研究,并致力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与应用。近十年来,以他为首的课题组承担了多项国家重要科研任务,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1项(首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项,国家863课题2项,国家973课题2项,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1项,中国科学院先导科技专项1项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充斥到社会各个角落。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智能机器人、家用电器、自动售货机、手机、电脑以及各类传媒载体纷纷开始了“触觉革命”
在已知植物种群中,有约20万个植物代谢物的化学结构被鉴定出来。植物代谢物的成分分析和空间成像对探讨植物代谢物的生物合成、运输、生理机制、自我调节机制,以及植物与生态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质谱成像是近年来涌现出的分子成像技术,具有免荧光标记、不需要复杂样品前处理等优点
1、已取得或即将取得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材料化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4、具有良好的表达和写作能力,发表过较高质量学术论文; 5、懂Fortran语言,有编程经验,对UNIX/Linux系统熟悉者优先。 3、申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或其他科研项目,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4、能开展以下相关研究方向之一的研究: 1)基于密度泛函第一原理方法的凝聚态物质的结构-性能关系研究; 2)能量转换与储存材料的机理与微观设计:第一原理计算与分子动力学等;3)晶体生长、界面扩散等介观尺度微结构演化模拟
春意融融,激情飞扬。为了鼓舞高三学生斗志、调节学习压力、冲刺高考,3月10日下午,pg电子在运动场隆重举行2022届高考冲刺誓师暨励志报告大会。大会由副校长唐仁兵主持
经中央政法委员会批准并报中央领导同志同意,中国法学会研究课题按部级课题审批和管理。现将2012年度中国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招标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带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法治理论和实践问题,针对法治实践中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和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着眼于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的法学理论支撑和法律对策支持。 (一)课题分类:2012年度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分为重大课题、重点课题、青年项目、一般课题、自选课题
新闻网讯(通讯员陈敏)动力与机械学院薛龙建教授课题组(NISE-Lab)在仿生智能各向异性材料方面取得最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Advanced Science。 论文第一作者为动力与机械学院2017级博士生李倩,通讯作者为薛龙建。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为促进中国社会与设计学科健康发展,进一步探索中国设计理论发展与建构,探讨中国工匠培育与设计能力教育等核心问题以共同建构中国设计学派,中国设计理论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第三届中国设计理论暨第三届全国“中国工匠”培育高峰论坛于6月18日在齐鲁工业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指导,同济大学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华工匠文化体系及其传承创新》课题组主办,齐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承办。 研讨会聚集了来自同济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山东大学、苏州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建筑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工程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西安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等20多所高校设计理论研究者,我校艺术学院杨四宝教师应邀参加学术会议并做代表性发言,交流介绍艺术学院设计学教学改革探索及文化传承情况、教学情况与教学影响等,并与相关院校探讨教学新模式,收获颇丰,杨四宝老师学术论文《工匠文化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传承与培育》得到广大高校教师热情点评和认可,同时收入大会论文集。 通过本次交流学习,参会教师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对专业发展、岗位化教学及企业用人标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人才培养、教学理念以及实训课程改革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进一步明确了未来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