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籍
《隋·经籍志》曰:佛经者,天竺之迦维卫国净饭王太子释迦牟尼所说。释迦当周庄王之九年四月八日,自母右胁而生,资貌奇异,有三十二相,八十二好。 舍太子位,出家学道,勤行精进,觉悟一切种智,而谓之佛,亦曰佛陀,亦曰浮屠,皆胡言也
大雁塔原名慈恩寺塔,位于慈恩寺内。慈恩寺始建于隋代,初名无漏寺,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太子李治为追念其母文德皇后而扩建寺院,更名为大慈恩寺。寺院建成后不久,玄奘法师由弘福寺迁往此处翻译佛经,历时十九年,译经74部,并在此寺创立了佛教法相宗
内容简介: 本目录包括《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四库全书总目》、《书目答问》等20多种历代文献学要籍的研究论著目录。各目录收录中国内地、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日本等国的相关研究论著,共计4千余种(篇),时间下限为2013年6月。各目录包括著作,硕博士学位学位论文,著作和硕博士学位学位论文中的相关部分,期刊、论文集和会议论文,网络文章五个部分
《公孙龙子》是中国先秦时期名家的主要代表公孙龙的重要著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公孙龙子》原有14篇,后来多数散失。《隋书
12.唐初编定的《隋书·经籍志》,确立了中国古代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 ) 1.“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 13.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