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
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专家学者考察调研成都十陵街道三线文化社区——宁江军工文化长廊。(秦邦佑 摄) 本报讯(记者 秦邦佑) 在纪念彭德怀元帅诞辰120周年的前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以下简称“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组织专家学者考察调研四川三线遗迹保护、开发利用和三线文化,旨在认真落实日前,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有关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通知精神,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川是我国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之一
亲,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avascript,貌似被残忍关闭了! 清华大学创建于1911年,前身为清华学堂。是中国乃至亚洲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直属于教育部,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学校有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 ,土木工程 ,机械工程,水利工程,工商管理,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多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
“造个船壳子并不难,难的是怎么建造一座移动的海上城市,如何把城市功能集成到船上。”陈斌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邮轮在大海航行,要经受风浪考验,要自己解决供水、供电、排污等基本问题,还要满足5000多人各种休闲娱乐需求,在有限空间实现如此繁杂的功能,邮轮建造几乎是以毫米为精度单位,“系统工程既庞大又精密”。 他“三进三出“北大,是最后一位被解密的“两弹一星”元勋🎵《乐鱼下载速度快03》🎵🎵🎵🎵🎵,《乐鱼下载速度快03》 “造个船壳子并不难,难的是怎么建造一座移动的海上城市,如何把城市功能集成到船上
11月8日,由西北工业大学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牵头,联合集团公司四院、六院及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共同发起组建的航天动力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北京揭牌,同时成立了协同创新中心第一届理事会并召开了理事会第一次会议。 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雷凡培;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小筑,校长汪劲松,副校长宋保维、何国强,纪委书记张海兰;集团公司总部有关部门、四院、六院,国防科技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有关领导参加会议。 雷凡培、汪劲松当选为协同创新中心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并共同为协同创新中心揭牌
本报专案组: 魅力的金银滩,不仅仅是《在那遥远的地方》感动中国,也因为这里是“两弹一星”精神的所在地,就在悠扬歌声飘荡的草原之下,一群默默无闻的科研人员曾经夜以继日地塑造着我们民族的脊梁,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蘑菇云早已散去,金银滩草原上的“两弹一星”精神却永不褪色。 以纪念为目的,此地建成了原子城纪念碑、原子城纪念馆等旅游景点。走进纪念馆,会看到馆内以详实的文字资料、历史图片、实物展示,通过部分场景复原的手法,形象而真实的再现了基地工作者的工作、生产、生活情景等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了解到,在2019年国际宇航大会上,86岁的戚发轫院士获得了本年度国际宇航联合会名人堂( Hall of Fame)奖项。该奖项旨在表彰对推动空间科学技术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戚发轫院士是我国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8月20日,由中国科学技术馆与我们的太空新媒体中心联合出品,金昌市委市政府协拍的国内首部以航天科技为内容的科普巨幕电影《火星使命》在甘肃省金昌市人民文化广场举行开机仪式。中国科学技术馆党委书记、副馆长苏青,航天宣传文化站站长、我们的太空新媒体中心主任王欣阁,中共金昌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陈华出席开机仪式并致辞。 影片《火星使命》以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大背景,以中国载人航天昂首步入空间站时代为主基调,以中国航天员训练中心大型试验项目“绿航星际”为创作蓝本,在以人类为地外生存做准备为主题的金昌火星1号基地取景拍摄,向公众介绍中国航天员在选拔、培养、训练和执行任务过程中的精彩故事、感人事迹,展示我国航天事业科技成果,弘扬科学家精神,彰显我国航天工作者伟大的航天精神和爱国情怀,对激励公众树立中国梦、航天梦具有深远意义
2018年2月7日,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以下简称“国家核电”)总经理王凤学来到我院,看望慰问离退休老同志、老专家代表。院党委书记尹卫平陪同慰问,沈增耀、吕荣梁代表我院全体老同志、老专家接受慰问。 王凤学向我院全体老同志、老专家和奋战在一线的职工表达了国家核电党组的新春慰问和祝福,祝愿他们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根据《“两弹一星”干部学院2022年教学助理招聘公告》、《四川“两弹一星”干部学院2022年教学助理招聘考试的补充公告》有关规定,经笔试、面试、体检、政审考察等程序,现对2022年四川“两弹一星”干部学院拟聘用人员名单进行公示。 公示时间为2022年12月27日—2023年1月3日(共5个工作日)。公示期间接受社会举报,请以真实姓名书面形式、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或调查线索
从“两弹一星”到同步辐射、铁基超导,从“墨子号”卫星到光量子计算机,中国科技大学自1958年建校以来,立大志、师大家、做大事,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科教报国不断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 从诞生之日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肩负起为国家“站起来”“强起来”培养尖端科技人才的重大使命,已有73名毕业生当选两院院士,32人成为科技将军。 新世纪以来,中科大获得5次年度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2次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1次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8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居全国高校之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