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
“百人接续奋斗,百年基业长青”。3月10日,中国一汽“双百”顶尖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座谈及宣讲招聘陆续在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吉林大学启动。此培养计划旨在提高人才引进标准,重点选拔相关专业背景、学历层次高、学习成绩优异、综合素质强的国内外顶尖高校毕业生,精准实施人才的选、育、炼、评、用,为企业挖掘和培养更多科技领军人才和卓越管理人才
青岛理工大学功能材料研究所是由我国聚脲技术创始人黄微波教授创建的,是专门从事纯聚脲研究、开发、鉴定、检测、推广、应用的专业机构,已成为我国纯聚眼技术研究与推广的创新中心和服务平台,同时,构筑了中国与世界聚脲技术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研究所积极开展以聚脲技术为背景的科技创新工作长期与国外知名学者、跨国公司交流与合作,不断将先进的防护理念、技术和工艺引进国内,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换代;研究所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九五”一“十二五” 科技攻关等课题1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荣获成果奖5项、省部级奖励10多项,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推动我国纯聚脲技术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英语: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缩写:RUC),简称人大,系中国北京一间以人文同社会科学为主嘅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由教育部同北京市共建。 人大前身系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喺延安创办嘅陕北公学,以及后来嘅华北联合大学同华北大学。1950年10月3号,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嘅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开学
水利与土木工程澳亚国际ay通过校外引进、自主培养等方式,打造了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与学术造诣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6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62人,80%以上的教师来自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日本大阪市立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中科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与科研院所,青年教师比例超过90%,拥有教授14人,副教授22人,讲师29人,博士生导师17人,硕士生导师37人。实验系列教师1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人,拥有高级工程师6人,工程师1人、实验师3人
吴新杰,男,1964年生,教授。分别在1986年和1989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机械仪器专业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在2001年于东北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在2001年9月至2002年8月到韩国科学技术院做访问学者一年
新匍京官方所有网址下载|首页(欢迎您) 2021年12月1日上午,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聂秋月教授受邀在曲江校区综合南楼522教室作了题为《基于等离子体技术的先进电磁调控》的学术报告。 聂秋月教授首先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的相关情况,其后展示了聂教授本人及其团队近年来的学术进展和所承担的科研项目。空间等离子体是影响空天技术领域信息传输及目标探测的关键空间环境因素之一,通过实现等离子体对电磁波的调制能够极大地促进空天领域高速飞行器的通信、控制和隐身,微波雷达信号调制等相关技术的突破和发展
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哈尔滨工业大学全国第3! 近日,知识产权产业媒体IPRdaily与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TOP100)”。榜单对截至2020年02月05日,中国高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登记生效的专利申请权/专利权转让数量(不含港澳台)进行统计排名,哈尔滨工业大学以1020件专利转让在国内高校排名第三。 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科技成果重要供给侧之一
资讯动态News 市科协认真学习贯彻《中国***纪律处分条例》和《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 11月29日至30日,在哈尔滨市科协“继续教育引导工程项目”的支持下,哈尔滨市力学学会举办了力学基础研究方法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系列报告会。 报告会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两所院校在力学、航天、土木工程领域的7位相关领域专家和教师,为同学们作了系列主题报告。报告范围涵盖广泛,上到天空行星碰撞,下到地震后的房屋破坏,从宏观的材料疲劳与断裂,到微观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精彩的报告让同学们获益匪浅
spContent=本课程选取了学生们普遍需要加强的职业能力,如团队建设、沟通表达、时间管理、执行力、职业礼仪、职场适应等设计到五个教学模块中。采用“真人秀”的形式,走出课堂,邀请8名同学限时完成各种职业任务,通过知识点插播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与同学们一起体验职业能力的各方面,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也是大学生未来踏入社会从事职业活动和推进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大学生职业准备以及未来职业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
2月17日,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牵头承担,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河海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济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北宝山自来水有限公司共同参与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饮用水新污染物风险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会议形式在北京召开。 项目咨询专家组曲久辉院士、侯立安院士、马军院士、杨敏研究员、余刚教授、刘锁祥教授级高工、郄燕秋教授级高工、刘会娟教授、张亚雷教授等9位专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水务处处长徐慧纬、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业务主管马浩,中心副主任杨敏研究员,科技开发处处长严岩、项目主管门彬,项目负责人胡承志研究员以及各课题负责人、课题骨干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军主持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