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为进一步推动建筑文化普及,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城乡建设,5月30日下午,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中国建筑学会联合主办的“江苏·建筑文化讲堂”第三讲在江苏大剧院举行,82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主讲《地域·文化·时代——漫谈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与建筑风貌塑造》,从建筑的“三性”谈到如何塑造城市的“颜值”、气质与精神。 讲座现场,何镜堂首先谈到城市建筑风貌的内涵。在他看来,城市建筑风貌是一座城市历史积淀过程中形成的个性特征,表现出城市的气质和性格,体现城市的文化素质,是城市外在形象与内质精神的有机统一
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1931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南京。1952年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系毕业
一九三一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迅速侵占东三省,次年又发动“一.二八事变”,成立伪满洲国。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发生“卢沟桥事变”,日本侵华战争即全面展开,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相继沦陷。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南京最终失守,日军在连续六个星期里,屠杀了三十万以上的战俘和平民,史称“南京大屠杀”
一九三一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迅速侵占东三省,次年又发动“一.二八事变”,成立伪满洲国。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发生“卢沟桥事变”,日本侵华战争即全面展开,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相继沦陷。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南京最终失守,日军在连续六个星期里,屠杀了三十万以上的战俘和平民,史称“南京大屠杀”
新华社南京8月15日电(记者邱冰清)《应声立 循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35周年回顾展》15日在南京开展。展陈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建馆立业、深耕研究、广征文物、精益教育、馆际交流、永续和平6个板块,展示了纪念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建设历程。 2020年是纪念馆建成开放35周年
“我的梦·中国梦”江宁—特克斯少年儿童书信手拉手夏令营正式闭营! 8月8日,由南京市江宁区对口支援特克斯县前方指挥组、共青团南京市江宁区委员会、共青团特克斯县委员会、少先队南京市江宁区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的“我的梦·中国梦”江宁—特克斯少年儿童书信手拉手夏令营正式闭营。 参加本次夏令营的特克斯县的18位少先队员中包括汉族3人、维吾尔族4人、哈萨克族6人、柯尔克孜族1人、蒙古族2人、回族2人。开营第一天,他们便和南京结对小伙伴一见如故,聊的热火朝天
时 间:2021年12月15日(周三)10:00 朱成山: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名誉院长、常州大学近现代史与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原任江苏省委外宣办副主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现任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和江苏省近现代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南京地铁一号线珠江路站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糖果车站。据说这里因为靠近南京市儿童医院,有不少家长带着苦恼生病的孩子坐地铁经过这里时,多亏了有地铁民警和车站工作人员随身携带的糖果。在国家公祭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糖果车站里上演了一幕用糖果救助老人的暖人瞬间
听听这段穿越81年的对话马吉祖孙的南京影像展开幕【消息】 中国江苏网12月14日讯(记者 薛玲)“我站在琅琊路17号的路口,想象祖父每次驱赶日本兵直至离开巷口才罢,那时他的心情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愤怒、疲惫、无奈和坚定。同时,我也能感受到,对于那些身处困难深渊的中国难民,祖父一定是他们在黑暗中看到的一丝光明,虽然微弱,但却异常珍贵。”历史和平发展——马吉祖孙的南京影像展,12月13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幕,这也是美国摄影师克里斯马吉与其祖父马吉牧师一段穿越81年的对话
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1931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南京。1952年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系毕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