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
6月10日,惠州市发改局发布《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20-2035年)》公示公告,环大亚湾新区总规于2014年获省政府批准实施,此次根据发展需要修编调整。规划范围涵盖惠阳、大亚湾全境和惠东部分区域,重点包括战略定位、 发展目标、产业布局、六大核心功能组团、起步区设置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几大板块。 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及《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全面实现环大亚湾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标,特对《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进行修编
鲁信创投:从立足山东到放眼海外丨中机企协◆示范企业⑧ 机械工业现代化企业管理示范工程(简称示范工程)是由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具体实施,推动全行业企业管理进步的品牌工程。现代化管理企业、管理进步示范企业、管理基础规范达标企业的评价表彰工作,是示范工程的重要内容。为推动企业管理进步,促进行业持续发展,经领导小组审批,授予鲁信创业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25家企业“2016年机械工业管理进步示范企业”称号
摘要:发展目标:建设上海卓越全球城市的西南门户,上海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辐射江浙的先进制造业高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和具有自然山水特色的宜居之地。 由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会同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组织编制的《上海市松江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截至目前已形成规划草案,今起公示。 发展目标: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的现代化新松江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 国务院总理***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讨论通过《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 会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交易规模快速增长,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新型业态不断涌现,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发展,流通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但总的看,我国流通产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流通网络布局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均衡,产业集中度偏低,信息化、标准化、国际化程度不高,流通效率低、成本高问题突出
10月29日,记者从市金融监管局和重庆证监局获悉,中新互联互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3年多来,其投资规模累计已近90亿元,在推动中新金融领域互联互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下中新金融合作的一个重点项目,中新基金致力于服务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为中新双方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其重点投资领域为金融服务、航空旅游、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等
国际专家预言“20世纪是硅的世纪,而21世纪是碳的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石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在重化工业中,在电子工业、清洁能源等高科技行业中也有应用。从新能源到航空航天材料,石墨产品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
山东出台多项措施确保“十二五”万元GDP能耗降17% 新华网济南12月3日电(记者 袁军宝)山东省政府近日出台“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将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发展循环经济等多项措施,确保2015年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7%。 山东省此前提出,到2015年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5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2吨标准煤降低17%,比2005年的1.32吨标准煤降低35.3%;“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7500万吨标准煤。 为实现这一目标,山东省表示,将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机制,进一步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将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一)学科领军人才:海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院所担任教授或相当职务者,学术水平在国际同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并取得国际公认的重要成就,对本学科建设有战略性构想和思考,能带领本学科赶超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二)学科带头人:具有博士学位和正高职称,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科研方向稳定并取得国内外公认的重要研究成果,对本学科建设有创新性构想和思考,能带领本学科赶超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 (三)学术带头人:具有博士学位和正高职称,在本学科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在省内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力
公司致力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备保障。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主要包括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装备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节能产品和服务等
3月1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发布《“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围绕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和美丽宜居乡村的重大需求,聚焦“十四五”时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重点任务,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技术研究、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技术创新、城市人居环境品质提升技术、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城市防灾减灾技术集成、住宅品质提升技术研究、建筑业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研究、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创新、县城和乡村建设适用技术研究等9个方面,加强科技创新方向引导和战略性、储备性研发布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集成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