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广西新闻网南宁12月21日讯(记者 王仕洋 通讯员 秦晖)12月20日是广西政府柜台债券发售的首日,债券一开售立即得到了投资者的热烈追捧。工行广西分行柜台市场销售额度4200万元当天全部售罄,提前完成了发行期三日内售罄的目标。其中个人客户认购3658.8万元,占比87.11%;对公客户认购541.2万元,占比12.89%
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积极推动广西超百亿元重点项目建设,广西国资委积极推动国有企业资源整合,完成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整合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各持有广西华升新材料有限公司13%股权,整合完成后由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广西华升新材料有限公司39%股权。 广西华升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为落实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氧化铝工业战略性布局调整和铝产业的转型升级,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深化合作成立的合资公司,主要开展防城港生态铝工业基地建设。项目采用总体规划分期建设的模式,总体规划年产冶金级氧化铝400万吨,铝水80万吨及相应规模的供热设施
为进一步加强全区政府网站管理,引领全区各级政府网站创新发展,严格规范政府网站开办和整合迁移流程,促进政府网站健康持续发展,经领导同志同意,定于2017年8月—9月开展永久下线政府网站整合迁移专项检查,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目的。摸清全区永久下线政府网站整合迁移基本情况,确保其主办单位政务公开、办事服务等该履行的职能不能缺少。对检查中发现存在“擅自关停”、“只关停不迁移内容”的网站,督促其整改,严格做好内容迁移、公告和基本信息变更报备工作,问题严重的予以严肃问责,杜绝“擅自关停”、“只关停不迁移内容”等问题
4月24日,志愿者到城北街道华机社区退役军人家庭悬挂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光荣之家”荣誉牌。为更好地弘扬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关爱退伍老兵。梧州爱尔眼科医院医疗团队走进华机社区为获得“光荣之家”荣誉称号的退伍老兵及其家属进行眼健康义诊服务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同意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转设为柳州工学院的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请求批准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转设为柳州工学院的函》(桂政函〔2019〕102号)收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有关规定以及第七届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议结果,经教育部党组会议研究决定,同意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转设为柳州工学院,学校标识码为4145013639;同时撤销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的建制。现将有关事项函告如下: 一、柳州工学院系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由你区负责管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六十多年的悠久办学历史,沉淀了广西民族大学“厚德博学,和而不同”的校训传统。这一传统是民大人“团结共进,传承创新”的根本,是学校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和不竭源泉
据上汽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汽集团、上汽通用五菱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柳州市人民政府,在南宁共同签约“一二五”工程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多方将成立联合专项工作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资源投入,共同支持上汽通用五菱实施“一二五”工程,即建设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打造纯电、混动两个百万级产品群,打造能源系统、电子电控、智慧电驱、智能移动机器人、商业创新五个百亿自主产业集群,发展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标准引领者,实现由汽车制造商向出行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型。同时,加快带动广西形成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生态布局,助力广西构建形成汽车产业发展新格局
11月11日,广西大数据学会成立大会暨2022年数字广西建设研讨会在南宁举行。广西内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单位代表近150人出席大会,共同见证“广西大数据学会”成立。 据介绍,广西大数据学会是立足广西,面向东盟,集制度研究、标准制定、产业培育、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社会组织
三所医科大学将成为“双一流”,这些是你报考的院校吗? ◆ 广东:推动6所高水平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11月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印发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下称《规划》)。 《规划》提出,推动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6所高水平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范围。 《规划》还提出,加强新医科建设,以大健康理念为引领,优化卫生健康学院、专业、层次布局,探索开展“医学+X”跨学科专业试点,建设一批高水平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医药学院,分类培养高素质研究性、复合型、应用型卫生健康人才
2019年12月26日,中国东信与广西民族大学揭牌成立中国—东盟信息港数字文化研究院。双方秉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依托广西民族大学特色的学科基础、优秀的科研队伍及杰出的科研能力,发挥中国东信的平台及资源优势,充分利用VR、AR、3D等数字技术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等平台实现文化传播的时空普及与内容升级,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着力构建国家一流大数据创新性平台,推动中国—东盟文化产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东信积极通过项目合作、技术交流、人员培训等方式积极推动中国—东盟民心相通,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以及主办中国—东盟信息港数字丝路产业合作论坛等机会与东盟国家科技领域政府官员、企业家和专家学者等进行高频次高密度交流,增进双方了解互信,把握东盟国家对科技发展的最新需求,为双方开展科技领域务实合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