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卫星
在28年前的今天,1992年8月14日(农历1992年7月16日),长征二号火箭发射澳星成功。 1992年8月14日7时12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传来喜讯: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E”捆绑式运载火箭顺利起飞,成功地把美国研制的澳大利亚“澳赛特B1”通信卫星入预定轨道。 发射结果表明,“长征二号E”捆绑式运载火箭将“澳星”送入了轨道倾角为28度、近地点高度为202公里、远地点高度为1049公里的椭圆轨道;火箭控制系统为“澳星”建立了所需的入轨姿态,航天测控网及时间用户提供了卫星轨道根数等主要参数
清华大学与信威集团10月26日在北京联合宣布,由清华大学—信威通信空天信息网络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研制的灵巧通信试验卫星完成全部在轨测试,工程任务取得成功,我国首颗低轨移动通信卫星取得突破。 低轨移动通信卫星是运行轨道比地球同步轨道低得多的卫星,可实现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据介绍,灵巧通信试验卫星于9月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搭载发射,通信覆盖区直径约2400公里,实现了覆盖区内卫星手持终端语音业务、数据业务和移动互联网业务,主要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控制论专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长。万博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历任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七机部总工程师,七机部副部长,航天工业部副部长、国家科委主任、国务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控制论专家。1931年12月29日生于山东荣成。1958年在苏联莫斯科包曼高等工学院获工程师学位,1960年在莫斯科大学力学数学系毕业,同年包曼高工研究生毕业,获副博士学位,后又获科学博士学位
2010年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省珠海市盛大开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开幕式后签订了总额约160亿,包括21枚长征运载火箭和9颗东方红平台通信卫星的批量采订购合同。 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签署了长征火箭和东方红通信卫星的批量采购框架协议
人民网上海6月29日电 (记者 刘然)万物互联时代,卫星通信也是移动通信网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在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展台,各种先进的民用卫星通信技术展示在观众眼前。作为中国第四个拿到国家通信运营商牌照的企业,第二次参展的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与三大运营商气质略显不同
中新网四川西昌4月20日电(郭超凯)北京时间4月20日22时41分,中国自主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送入太空。中国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三甲系列火箭)的发射次数正式刷新为100次,截至目前,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中唯一达到百次发射的单一系列火箭。 据介绍,长三甲系列火箭由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三种低温液体运载火箭组成
新华网洛杉矶1月30日电 由多国企业参与组建的“海上发射”公司30日宣布,该公司一枚携带了商业通信卫星的火箭当天在发射过程中发生爆炸。 据此间媒体报道,当天的发射在赤道太平洋海域的一个浮游式平台上进行。但承担发射任务的“天顶-3SL”运载火箭在升空时爆炸
在28年前的今天,1992年8月14日(农历1992年7月16日),长征二号火箭发射澳星成功。 1992年8月14日7时12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传来喜讯: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E”捆绑式运载火箭顺利起飞,成功地把美国研制的澳大利亚“澳赛特B1”通信卫星入预定轨道。 发射结果表明,“长征二号E”捆绑式运载火箭将“澳星”送入了轨道倾角为28度、近地点高度为202公里、远地点高度为1049公里的椭圆轨道;火箭控制系统为“澳星”建立了所需的入轨姿态,航天测控网及时间用户提供了卫星轨道根数等主要参数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Xichang Satellite Launch Center XSLC),又称“西昌卫星城”,始建于1970年,1982 年交付使用,自1984年1月发射中国一颗通信卫星以来,到2016年11月22日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一号04星送入预定轨道,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活动已突破100次。[1] 中心由总部、发射场(技术区和两个发射工位)、通信总站、指挥控制中心和三个跟踪测量站,以及其它一些相关的生活保障单位组成,其中发射场的坐标位置为东经102度、北纬28.2度。主要担负广播、通信和气象等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发射的组织指挥、测试发射、主动段测量、安全控制、数据处理、信息传递、气象保障、残骸回收、试验技术研究等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