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进步奖
简介:1969年10月生,江苏常州,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5年6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晋升为浙江大学教授,2001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9年10月起任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原浙江大学先进控制研究所)副所长。 主要从事复杂工业过程建模、控制与优化理论、技术及实现研究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成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常务理事。2011.5-2012.5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动物科学系访问学者。任现职以来,发表SCI论文120余篇,授权专利50余项,主研审定国家级畜禽新品种1个
李庆忠 李庆忠 (1930.10.10-)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专家。江苏省昆山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杜小泽教授于2000年在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华北电力大学和兰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特聘教授;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兼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兼储能专委会主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委员会委员、北京热物理与能源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担任动力工程学报、热力发电、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odynamics等期刊编委。 主讲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课程:传热学;主讲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研究生课程:高等传热学、热能动力工程前沿。 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
杜小泽教授于2000年在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华北电力大学和兰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特聘教授;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兼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兼储能专委会主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委员会委员、北京热物理与能源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担任动力工程学报、热力发电、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odynamics等期刊编委。 主讲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课程:传热学;主讲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研究生课程:高等传热学、热能动力工程前沿。 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
本报讯(记者杨清波 通讯员李镜)由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牵头申报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球形聚焦集声系统研究”于近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项目资助强度6000万元。这标志着重庆市已跻身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的“国家队”,也是该市迄今获资助额度最高的基础研究类项目。 记者在采访中获知,重庆医科大学教授王智彪带领团队研制了第一台拥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医疗科研设备,获得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荣誉
成绩优异的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大学兼职教授、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库专家。现任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海洋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交通运输部水运工程和交通支持系统评标专家;天津市科技进步奖评委、《水道港口》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为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技术研究,航道整治与通航枢纽技术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了50多项大、中型科研项目
成绩优异的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大学兼职教授、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库专家。现任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海洋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交通运输部水运工程和交通支持系统评标专家;天津市科技进步奖评委、《水道港口》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为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技术研究,航道整治与通航枢纽技术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了50多项大、中型科研项目
长期从事铸钢、铸造高温合金、定向和单晶凝固理论与技术研究工作的傅恒志院士是国际著名的材料冶金学家。他研究合金材料,而同仁们说他就是一块特殊的“合金钢”。 傅恒志1950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1955年哈工大研究生班毕业,1984至1992年任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先后在西北工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和我校工作
2015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空缺,而未能颁发给已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引起舆论关注。《北京青年报》昨日刊发评论《最高科技奖空缺的双重遗憾》,指出在国家科技奖励办负责人对此只能表示遗憾的后面,其实还有很多遗憾。 评论认为,这次国家最高科技奖如果不是单独给予屠呦呦一个人,而是给予青蒿素发现的成果,本来是可以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既对科学家进行奖励,又可以对更多的参与青蒿素发现的科研人员予以补偿的,因为国家最高科技奖并不是像诺贝尔奖那样只能奖励最多三个人,而是可以奖励给集体,之前已经有例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