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稻
植物遗传育种学家 男,1941年8月生,福建龙岩人。1959年毕业于福建省龙岩农业学校。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植物遗传育种学家 男,1941年8月生,福建龙岩人。1959年毕业于福建省龙岩农业学校。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10日发布2017—2020年十大科研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10日发布2017—2020年十大科研进展,包括发现水稻自私基因,挑战孟德尔遗传定律;首次成功克隆杂交稻种子;家禽疫苗免疫成功阻断人感染H7N9疫情;首次创建覆盖我国全域高精度数字土壤等。 这些进展涵盖农业生物技术、重大动植物品种选育和推广应用、农业重大疫病防控、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等多个学科领域,具有原创性、突破性、引领性,产业支撑作用和影响力非常突出
10月29日,来自华中农业大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河北工程大学等5名农业专家,对河北省硅谷农科院超级杂交稻创高产百亩攻关示范基地进行了实打实收,平均亩产达1203.36公斤,再次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最新纪录! 这块稻田位于邯郸市永年区广府镇东街村,上午9点开始,伴随着水稻脱粒机的轰鸣,农业专家们进行了量地、脱粒、称重、测水、去杂,对随机抽取的1.15亩、1.13亩和1.11亩三块稻田进行了实打实收,获得了平均亩产1203.36公斤的水稻新纪录,率先实现了***院士“争取在2020年实现每公顷18吨的世界最高纪录”的目标。 “穗大、亩穗数多、结实率高,是我多年不曾见到的好稻田。”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张启星说,近来华北天气光照好,有利于水稻成熟期生长
本文摘要:中新社昆明9月23日电 (记者 马骞)记者23日从云南省个旧市了解到,“超级杂交水稻旧样板基地”百亩连片水稻研制成功田栽种基地刷新了百亩片平均值亩产水稻1067.5公斤的世界新纪录。中国科技部的组织多省市农科院、高校、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教授构成专家验收组,17日,专家们到个旧市大屯镇新的瓦房村委会现场竣工验收了这块由***院士命名的栽种基地。 中新社昆明9月23日电 (记者 马骞)记者23日从云南省个旧市了解到,“超级杂交水稻旧样板基地”百亩连片水稻研制成功田栽种基地刷新了百亩片平均值亩产水稻1067.5公斤的世界新纪录
据人民日报消息,2019年10月21-22日,我国第三代杂交水稻首次专家测产验收在湖南省衡南县进行,实测亩产突破1000公斤。 其中,对衡南县云集镇示范的新组合G3-1S/亲19进行机收测产,第1丘实收面积468.48平方米,实收毛谷882.8公斤;第2丘实收面积711.52平方米,实收毛谷1363.0公斤;按照标准含水量13.5%折算,分别折合亩产1034.4公斤、1058.3公斤,平均亩产1046.3公斤。 对于这一测产结果,中国工程院院士***直言,“达到预期,很满意
植物遗传育种学家 男,1941年8月生,福建龙岩人。1959年毕业于福建省龙岩农业学校。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本文摘要:中新社昆明9月23日电 (记者 马骞)记者23日从云南省个旧市了解到,“超级杂交水稻旧样板基地”百亩连片水稻研制成功田栽种基地刷新了百亩片平均值亩产水稻1067.5公斤的世界新纪录。中国科技部的组织多省市农科院、高校、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教授构成专家验收组,17日,专家们到个旧市大屯镇新的瓦房村委会现场竣工验收了这块由***院士命名的栽种基地。 中新社昆明9月23日电 (记者 马骞)记者23日从云南省个旧市了解到,“超级杂交水稻旧样板基地”百亩连片水稻研制成功田栽种基地刷新了百亩片平均值亩产水稻1067.5公斤的世界新纪录
先后获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2004年、2007年分获农业部“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个人”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奖励;2005年获中国科协“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奖励;2011年获科技部“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先进个人”奖励
为全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发挥科企党建共建引领作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学互鉴、共同提高、示范引领”的党建工作新格局,11月6日,院机关三支部党员、积极分子一行12人前往江苏金色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与该公司党支部联合开展“党建引领聚合力,共促产学研融合”主题党日活动。 活动开始首先参观该公司的省级示范展示基地,种子生产、包装、贮运一体化平台等,参加活动的党员同志认真听取了该公司农业技术推广和种子生产加工的情况介绍,并围绕推动我市农业产业现代化与产业链延伸进行了现场交流沟通。 参观活动之后,全体党员干部来到金色农业公司的党员活动室,进行“党建引领聚合力,共促产学研融合”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