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
2月24日(正月十一),来自宝岛台湾的台湾师大附中百余名师生在杨壬孝校长的率领下,来到北京师大附中访问,受到刘沪校长和北京师大附中全体师生的热烈欢迎。台湾师生与北京同学一起上课、座谈,参观师大附中校园和钱学森纪念馆。 台湾师大附中是台湾地区最著名的中学之一,学校建于1947年,现有学生4000余人,此次来京参加交流的同学均为该校资优班学生
历史上凡有成就和好自己的人,都是可以通过阅读一些课外书进行培养的。每逢空闲的时间,我会把《城南旧事》拿出来仔细地默读过去。可是,我只读了我们几个教学片段,就把我深深地影响吸引住了
周三的读书分享会后,我也做了一些调查,发现问题的存在,比如每天坚持读书的有有多少?拿着同学在交流分享中不是分享开学后读的书……在这学期没有任何教辅资料的情况下,认真阅读课外书是非常必要的学习之一。 于是,我就请班里爱读书的几个孩子分享自己的读书方法和读书收获。然后,结合语文书上的读书单元,让学生去读作家的读书故事,还给学生读林海音的《窃读记》原文,明白读书的重要性
1962年4月15日陈英雄在文坛前辈卢克彰、林海音女士的鼓励下,第一篇散文<山村>发表于“联合报”副刊,从此与文学结缘,开始文学创作之路。本书辑录了五十一年至六十年期间的创作成果,曾于1972年以《域外梦痕》为名出版,2003年4月改为《旋风酋长--原住民的故事》再版。是陈英雄先生于文坛初试啼声之作,也是原住民汉语书写的第一本小说集,陈英雄先生可说是原住民作家中,第一个以汉语写作并集结出书的人
民国的北京是极难用简单的词句来表达的,它本身就是一部气度恢宏的史书,它既是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张恨水的《金粉世家》,也是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老舍的《想北平》,还是杨沫的《青春之歌》、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但这些都不足以代表全部的民国北京。 民国是北京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关键。北京现代市政机构的设置和城市管理体制的改进、城市空间和基础设施的改造、社会组织的发展、现代工商业的初兴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教育体制的建立,都发轫于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