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
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始建于1952年,陈列面积1500平米,以藏品丰富、精品荟萃、特色鲜明享誉中外。博物馆分科普厅和恐龙厅
简 介:犀牛(学名:Dicerorhinus)是哺乳类犀科的总称, 有4属5种。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蹄目动物,犀类动物腿短、体肥笨拙,体长2.2-4.5米,肩高1.2-2米,体重2000-5000千克。前后肢均三趾;皮厚粗糙,并于肩腰等处成褶皱排列,毛被稀少而硬,甚或大部无毛;耳呈卵圆形,头大而长,颈短粗,长唇延长伸出;头部有实心的独角或双角(有的雌性无角),起源于真皮,角脱落仍能复生;无犬齿;尾细短,身体呈黄褐、褐、黑或灰色
中美科学家在湖北三峡地区发现5.5亿年前海底“树叶” 新华社南京9月8日消息,记者当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与美国学者合作,在我国湖北三峡地区的石板滩生物群中,发现4种形似树叶的远古生物。与真正长在树枝上的叶子不同,这些“树叶”实际上是形态奇特的早期动物,它们生活在远古海洋底部。 参与此项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副研究员庞科介绍,此次新发现的这4种古生物,生活在约5.5亿年前的海底,现在已经完全灭绝
职业定义:掌握非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从事非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生产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从事的主要工作包括:非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 职业概况:报考非金属矿勘查工程师系列,最对口的专业是非金属矿产地质勘查技术
8月2—6日,由安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和安庆市教育体育局主办,天柱山地质公园管委会、潜山市科学技术协会和天柱山地质公园博物馆承办的2020年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科普夏令营圆满结束。来自安庆市十个县(市、区)的43名带队教师和学生参加了本次夏令营。 在开营仪式上,潜山市科协徐云里主席首先宣读了参加夏令营营员名单,天柱山管委会地质公园办主任、天柱山旅游公司董事长汪全海主任代表天柱山地质公园管委会介绍了本次科普夏令营的内容,安庆市科协副主席琚高祥代表安庆市科协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表示此次夏令营是同学们一次增长见识、磨炼意志的机会,是一次接受创新科学教育、体验野外生活的机会,希望各位营员珍惜机会
新京报讯(记者 张璐)对称、分节、运动……这些特征对大多数现代动物来说,已经成为它们的“标配”。然而,迄今为止发现的化石标本显示,在5.5亿年前,这些特征才第一次同时“装配”在动物身体上。 一条奇特的虫子长眠在行进途中,它两侧对称的分节形态和最后行迹同时留在了埃迪卡拉纪的海底
2022年11月23日下午,鼓楼区图书馆、少年宫联合策划了一场生动的科普讲座——《揭开恐龙化石奥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冯伟民博士老师来到我校,四五年组全体师生共同聆听了冯博士关于“恐龙化石”主题的科普知识讲座。冯伟民博士长期从事地层古生物学研究,博物馆科学教育与传播工作
“恐龙在身边”将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开展。 “恐龙并没有灭绝,它就在我们身边,是广场上的鸽子、后院的麻雀、甚至盘中的火鸡。”筹备数年的“恐龙在身边”(Dinosaurs Among Us)展览将于21日(周一)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开展,通过一块块来自几亿年前的化石与复原模型讲述恐龙与鸟类的渊源
简 介:犀牛(学名:Dicerorhinus)是哺乳类犀科的总称, 有4属5种。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蹄目动物,犀类动物腿短、体肥笨拙,体长2.2-4.5米,肩高1.2-2米,体重2000-5000千克。前后肢均三趾;皮厚粗糙,并于肩腰等处成褶皱排列,毛被稀少而硬,甚或大部无毛;耳呈卵圆形,头大而长,颈短粗,长唇延长伸出;头部有实心的独角或双角(有的雌性无角),起源于真皮,角脱落仍能复生;无犬齿;尾细短,身体呈黄褐、褐、黑或灰色
2011年年初,大型舞台剧《与恐龙同行》与北京观众擦肩而过,却在南京、上海成功演出。作为一名科学传播者和古生物爱好者,每念起此事,总不免扼腕叹息新知周刊的读者以及众多科学爱好者、古生物爱好者想必对此感同身受。 舞台剧《与恐龙同行》是根据同名纪录片改编的大型演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