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土学
期刊回应"论文大谈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 (原标题:期刊回应“论文大谈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将撤稿) 近日,一篇7年前刊发于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冻土》的论文意外引发舆论关注——热议的焦点在于,作者在论述生态经济学的过程中,列举了导师夫妇的事例,进而阐述“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 对此,《冰川冻土》的工作人员1月12日回应澎湃新闻称:已注意到相关事情,将在官网和官微发布声明,并会对徐中民在《冰川冻土》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和《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I):理论框架与集成实践》进行撤稿处理。 “但是因为知网处理撤稿需要一周的时间,而且周末也没有人上班,我们会在周一的时候向知网提交相关材料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寒旱所),是按照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战略布局要求,由中国科学院原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原兰州沙漠研究所和原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根据学科定位,机构调整,研究领域交叉融合等原则整合而成。 几十年来,经过几代科研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开拓创新,寒旱所创建并发展了冰川学、冻土学、沙漠与沙漠化学、高原气候与环境动力学、对流风暴和雷电物理学、寒区旱区水文学、寒区旱区生态学等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研究领域;并在山地冰川冰芯与寒区环境、极地雪冰与全球变化、冻土理化特性与地下成冰理论、冰土工程与环境、沙漠形成演变与环境变化、风沙物理、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寒区旱区水文水资源、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青藏高原气象、高原与干旱气候形成机制、边界层物理、大气电学和寒区旱区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形成特色优势学科。目前,寒旱所已承担国家“973”、“863”、国家攻关、重点基金及国家地方的其他科研项目3000余项,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科技进步和技术发明二等奖18项、省部级特等奖4项,一等奖38项、二等奖7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