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地点
地月转移轨道是月球探测器进入月球环绕轨道的一条轨道,从月球探测器通过不断加速、脱离地球引力、飞向月球开始,到被月球引力捕获、近月制动为止的轨道段。 从地球到月球,消耗能量最小的轨道只有一条。月球探测器从这条轨道飞向月球可以节省出更多燃料,用于在进行绕月探测工作时的轨道高度维持,从而使工作寿命达到1年甚至更多
C/2022 E3(ZTF)是一颗罕见的长周期彗星,5万年前曾造访过地球,今年1月12日已飞越近日点,朝地球方向接近,并于今日(2月1日)到达近地点。中国公众有望在观测条件很好的地方凭借肉眼一睹这位“天外来客”的身影。 C/2022 E3是天文学家布莱斯·博林(Bryce Bolin)和弗兰克·马西(Frank Masci)在2022年3月2日发现,开头字母C表示它是一颗长周期彗星,2022表示它被发现的时间,E3表示它是当年3月上半月被看到的第三颗彗星
在28年前的今天,1992年8月14日(农历1992年7月16日),长征二号火箭发射澳星成功。 1992年8月14日7时12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传来喜讯: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E”捆绑式运载火箭顺利起飞,成功地把美国研制的澳大利亚“澳赛特B1”通信卫星入预定轨道。 发射结果表明,“长征二号E”捆绑式运载火箭将“澳星”送入了轨道倾角为28度、近地点高度为202公里、远地点高度为1049公里的椭圆轨道;火箭控制系统为“澳星”建立了所需的入轨姿态,航天测控网及时间用户提供了卫星轨道根数等主要参数
设计寿命只有20天,为什么东方红1号50年没有掉下来? 50年前的今天,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飞入太空,揭开了中国太空探索的序幕,成为我们伟大太空梦想的新起点。此后,中国发射了一系列人造卫星,将宇航员送入太空,并向月球发射了探测器。 东方红1号的设计寿命为20天,在太空中完成了预定的任务,工作了28天
昨日(12月12日)你能看到2008年最大最亮的满月。link 今天来发布这消息显得有点晚了,不过如果大家昨晚有幸看到一幕,又不知道为什么的话。这里有科学松鼠会带来的解释(详情猛击): 因为月球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其中距离地球最近的一端比起距离地球最远的一端要近了50000千米
物体以每秒7.9千米的速度,以水平方向抛出去,就能够环绕地球运行了。这叫环绕速度(即第一宇宙速度)。但是还没有挣脱地球的引力范围,不能飞离地球
今夜将现超级月亮,这是今年能见到的最大满月,今年我们一共有4次机会可以见到,这次已经是第三次,如果你错过了,就要等到下个月,而且这次是最好看的一次,大家千万不要错过。 4月8日凌晨,中国上空间将再次出现“超级月亮”奇景,届时月亮将会比平时更大更亮,非常适合拍照。 超级月亮是一种新月或满月时月亮位于近地点附近的现象,月亮位于近地点时正好出现新月,称为超级新月,月亮位于近地点时正好满月,称为超级满月
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1日傍晚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嫦娥二号”卫星在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备份星基础上进行了技术改进和适应性改造,其主要目标是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任务实现月面软着陆,验证部分关键技术,并对“嫦娥三号”预选月球虹湾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同时继续开展月球科学的探测和研究。 捆绑有两个助推器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属于中国“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系列,本次航天发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的任务是将“嫦娥二号”卫星送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直接奔月轨道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准备到来。家人团聚,赏月饮酒,共叙天伦,这些都是自古以来过中秋的重要活动,在这一天,举头望月似乎都带着仪式感。大家知道为什么每年这个时候的月亮最大、最亮、最美吗? 首先,从气象学原理来看,在这个时候,北方来的干冷空气迫使夏季一直回旋在我国上空的暖湿空气退去,气温同时也会一天比一天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