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台
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是黔东南侗族地区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近年来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这座西南腹地的古老村寨开始频繁的出现在旅游媒体和互联网上。走进肇兴侗寨,看着老街上兀自奔跑的小孩,缓慢前行的老人,以及凝聚了百年风尘的鼓楼群,你先不用急着举起相机,在这里,可以被放慢的不仅是快门,还有你的生活节奏
从背包日志到Blogger,最后在Pixnet落脚的KC 桃园机场二航厦,后来慢慢将各个不同的主题,引进候机区,真的是非常好的事,每次出国在不同的候机区,都有不同的乐趣。 小时候真的很爱看布袋戏,小学放学后,都赶着回家看戏,就连庙前搭的戏台的布袋戏都爱看。只是,现在台北几乎看不到野台戏了
在江西省广昌县塘坊镇淇田村,木偶剧团成员在一起讨论演出剧本(8月10日摄)。 5平方米的戏台上,启新木偶剧团的演员提着木偶又说又唱,台下观众连声叫好。在江西省广昌县塘坊镇,这支由当地农民艺人组成的草根木偶剧团长年活跃于赣闽交界山区
(接班人好戏台-110年传统艺术接班人驻园演出计划) 山宛然剧团于2002年11月由客家子弟黄武山成立,从小参与微宛然儿童布袋戏团师承国宝级布袋戏大师李天禄老师与陈锡煌老师、李传灿老师传统布袋戏技艺。目前剧团以制作演出为主轴,积极参与各项小型艺术节活动,并开始着手规划客家戏剧、客家布袋戏与客家音乐的结合课程。 由于在布袋戏的源流体系里一向都是属于闽南福佬系的,“山宛然”可以说是国内少有可使用客家话全剧演出的布袋戏团,不仅为布袋戏界扩展了观赏族群,更致力将客家语言及音乐、文化等特色运用于偶剧中
在鼓山大桥南连接线后坂段,屿头山的北麓,有一座红墙黛瓦的建筑,坐南朝北,门额上写着“凤坂后山合境”,旧称高盖南乡广德里合境,当地人称“后坂大王庙”或“神宫”。进入大门,第一进是戏台,额书“神佑福泰”,木构架仍存旧貌,藻井重修,过天井,是第二进的大殿,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廊柱的雀替是两个头戴礼帽的番仔,脚踩祥云,双手托柱,极具民国装饰风格,正殿分立三樘神龛,中祀守土尊王及齐天大圣,左供关圣帝君,右奉顺天圣母,两侧立着几尊塔骨,每年正月十三,都会出宫巡游,荫庇合境平安,板壁上还有九十年代的彩绘人物壁画,婆宫传神,三班威武,令福地生辉,信众匍匐。在梢间的墙上,有一块民国立的重修碑,载明庙建于宣统二年,民国二十一年孟冬吉旦,由卢振升发起,乡长陈德树、副乡长卢长狮募款重建的历史
观音塘位于下关和古城之间,在大理市五里桥乡观音塘村,距离下关9公里,距离大理古城约5公里,在滇藏公路的西侧,是大理有名的佛教古刹之一。 观音塘建于明代,到了清代重修,在修缮观音阁的同时,始建殿宇,建成了七开间、三面封闭、正面开门的大雄宝殿。随后逐步形成了戏台、门楼、殿宇、亭阁集于一体的建筑群,同时融入了祭祀、歌舞表演、集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之后又逐年衰败
汕头侨批文物馆位于汕头市外马路18号,由原中国银行汕头分行旧址改建而成。馆舍共三层,展厅面积达2000平方米。侨批是海外华人华侨寄给国内侨眷的书信与汇款的合称
由当代艺术家陈志光历时一年创作完成的大型装置艺术“古戏台”亮相国家大剧院,台上演出的开台戏是昆曲《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一折。戏台以一座清代古戏台为原形,采用不锈钢材质锻造而成。“古戏台”附近,北方昆曲剧院的演员周好璐还把花瓣厅变成了“昆曲大课堂”,向观众讲解昆曲的历史、行当等相关知识
西来古镇位于蒲江县境内,古镇上保存着许多明清建筑,民居是典型的川西特色。两百多米长的老街全是木质结构的瓦房,街道平整,这是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 镇上现在还有一座建于清道光十三年的文峰塔,文峰塔就在西来古镇的街口
陈锡煌,已故布袋戏大师李天禄的长子。李天禄因入赘陈家,长子按规定得姓陈。父亲巨人般的身影、异姓父子的特殊关系,为两人种下难解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