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
《中国岫岩玉》是由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王时麒教授和考古文博学院及城市与环境学系等众多专家学者共同编著而成。该书综合运用地质学、宝玉石学、考古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历时两年多,对岫岩县玉石矿山的地质情况,岫岩玉的开采、加工、销售,岫岩县的文献和考古资料等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系统的阐明了岫岩玉的种类、矿物组成、化学成分、结构构造和物理性质,并全面的介绍了各类岫岩玉的质量评价要素,厘定了岫岩玉的成因类型和成矿模式,分析了岫岩玉的资源现状,指出了岫岩玉控矿条件及找矿前景。该书为岫岩玉今后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详细的科学资料和依据
《考古学报》是中国考古学界唯一的大型学术季刊。该刊创办于1936年,是中国学术界创办最久、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学术期刊之一,被公认为中国考古学期刊的最高代表,在中外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和良好声誉。不仅是国内外各考古机构、各大图书馆与博物馆的必备典藏,也是对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出版物,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性学术刊物
9月4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澧阳平原考古工作站正式启用。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陈远平,以及湖南省文物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共澧县县委县政府相关负责人出席启用揭牌仪式并参加座谈。 澧阳平原考古工作站,是继石门考古工作站、长沙铜官窑考古工作站建立启用后,湖南省又一个新启的考古发掘整理工作重地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杨军是海昏侯墓考古队领队,他介绍了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中的现场文物保护情况。“该墓的考古发掘,本着‘慎之又慎,确保文物万无一失’的原则,始终将文物保护放在首位。”杨军说,在制定考古发掘方案和确立考古工作的技术路线时就考虑了文物的现场保护,包括运用高新科技手段、推行项目管理制度和多团队协作机制
近日,中国考古大讲堂——长安一课联合特别期讲座活动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考古探索中心(大明宫书院)开讲,本次活动由国家文物局指导,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文物报社主办,中国电信、大明宫书院协办,央视新闻、知乎、腾讯新闻、博物官、文博在线、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陕西省唐大明宫遗址文物保护基金会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家瑶,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王建新,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尹夏清,西安城墙管委会副主任吴春,西安唐城考古队副队长李春林以及200余名喜爱文博、历史、考古的观众参与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主讲嘉宾为安家瑶,安家瑶老师以《丝绸之路与玻璃器》为主题,带领大家从丝绸之路的起点出发,以考古出土的西方玻璃为物证,讲述了发生在这座连接东西方、见证文明史的文化桥梁和玻璃之间的传奇故事。 本次活动期间,特别为安家瑶、王建新、尹夏清、吴春等嘉宾颁发了大明宫书院特聘教授、志愿者的荣誉证书,未来大明宫书院将携手更多嘉宾一起发起面向公众的考古科普公益活动,“长安一课”是其中的重点品牌活动之一,该活动旨在从公众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找到与考古研究成果的联系,从独特视角来讲述不同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的互相交融和发展演变历史,并以此给观众带来启发
近日,美国《考古学》杂志评选出2019年度的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其中,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兰州大学和德国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学者领衔、多家境内外科研院所参与的青藏高原丹尼索瓦人研究入选。 夏河丹尼索瓦人研究,是本次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中唯一的一项旧石器考古研究成果,也是唯一的一项来自中国的考古发现
本课程将系统地讨论主要金融衍工具的概念、原理及其应用,将重点学习远期、期货、互换、期权和其他衍生工具以及这些金融衍生工具在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并进一步探讨资产证券化和结构金融产品等金融投资前沿内容。本课程侧重帮助学生熟悉金融衍生工具的基本原理,了解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方式,探讨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策略(投机、套利、套期保值等),将主要运用图形、文字、案例、软件(如Excel)和较为简单的数学形式进行讨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金融衍生工具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一些重要特性,能够在课堂讨论和以小组为单位的案例研讨中掌握运用金融衍生工具的技巧,从而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一般性企业金融问题的能力,同时对提高个人理财能力也会有所帮助
本文摘要:据官网资料显示历史学院有教职工47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7人。 据官网资料显示 历史学院有教职工47人 其中教授11人 副教授17人。 辽宁大学 简称“辽大” 是一所辽宁省主管的具备文、史、哲、经、法、理、工、管、艺等九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重点大学 是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序列的唯一辽宁省属院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夏鼐(nài)(1910年2月7号—1985年6月19号),原名作铭,浙江温州人,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夏鼐历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
为了从考古学上探究三韩时代(大致是中国的秦汉时期、日本的弥生时代)的东亚文化交流,“考古学视角下三韩时代的东亚文化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17年9月22日在韩国釜山博物馆举行。这次会议,是由韩国釜山博物馆和日本长崎县埋藏文化财中心联合举办的,当地文物考古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和市民计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韩日专家集体讨论 会上,中日韩三国的4名学者先后作学术报告,分别从陶器、铁器和铜镜等方面就当时东亚地区的文化交流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