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尔泰
韦伯的社会学脱胎于德国观念论传统
韦伯的社会学脱胎于德国观念论传统,尤其是其所处时代的新康德主义。狄尔泰的“精神科学的独特性命题”,文德尔班的“历史学家的形而上学权利”,腊斯克的“非理性的裂隙”,以及李凯尔特的历史科学的概念构造等问题,都被韦伯纳入其反思批判范围。韦伯在“个殊性”存在与“抽象性”理解之间寻找一种平衡
本书是黑格尔在耶拿大学作为编外讲师时撰写的手稿
本书是黑格尔在耶拿大学作为编外讲师时撰写的手稿,是黑格尔力图摆脱谢林哲学影响,进行独立的哲学体系建构的最早尝试,对其后的三大《耶拿体系纲要》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它包含了《精神现象学》思想的重要萌芽,并对《法哲学原理》中的“伦理性”概念的体系化建构产生深远的影响,是从历史发生学视角考察黑格尔法哲学的基本文献,是理解早期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必读文本。本书被西方学界高度关注,卢卡奇、马尔库塞、狄尔泰、哈贝马斯、霍耐特等西方著名学者对其均有深入的研究,并将它作为建构自己哲学体系的重要文献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