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
江苏大学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江苏省镇江市,是2001年8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由原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以工科为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首批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秀高校、首批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首批全国来华留学生质量认证高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2]学校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刘坤一、张之洞等在南京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1960年由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分设独立为原江苏理工大学的前身镇江农业机械学院,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学校作为国内最早设立农机专业、最早系统开展农机教育的高校,培养了全国第一批农机本科、硕士和第一位农机博士设有研究生院
为纪念张之洞诞辰180周年,本次展览将展出超过200幅历史图片和逾70件实物展品,分为“都会发端”、“湖北新政”、“种瓜得瓜”、“大城崛起”四部分,全面展示张之洞对武汉近代崛起的影响,以及当代武汉的崭新面貌。 张之洞(1837-1909)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他于1889年调任湖广总督,以武汉为中心推行湖北新政,主要内容包括兴办实业、推动教育、编练新军等,成为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武汉近现代化奠定基石
从建校维艰到蓬勃生长,从三江师范学堂附属小学堂到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从二十世纪初到当下,我校已经走过了一百二十年的光辉历程。 1902 年,两江总督张之洞继前任刘坤一之后再次奏请朝廷核准,在江宁(南京)开办三江师范学堂,设附属小学一所,为学堂学生实习基地。 1914 年 8 月,校名更改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后更名为东南大学附小),属南高师教育科领导
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求强思变、兴学育才成为忧时爱国之士的共同认知。20世纪初建立的三江师范学堂,模仿日本办学模式,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校之一。她不仅寄托了中华民族寻求新知、富国强兵、挽救危亡的强烈愿望,还实现了传统书院教育体制向新式学校教育体制的过渡,成为肇创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先驱
华中科技大学(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华中大。是一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中国顶尖综合研究型大学 ,学校前身为1952年设立的华中工学院、1907年德国医师埃里希·宝隆博士创立的上海德文医学堂以及1898年张之洞建立的湖北工艺学堂。2000年由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和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成立
华中农业大学前身是1898年张之洞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是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工程学等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5个学科(群)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7个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A类学科。校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南湖狮子山,占地面积7425亩,三面环湖,风景秀丽,环境幽雅,建筑楼群鳞次栉比,自然园林风貌引人入胜
欢迎来到思翰教育!(一)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二)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等部门共同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相关标准。 (三)考生学历或学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大学本科毕业后具有3年或3年以上(从本科毕业到2014年9月1日,下同)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后具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并具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武汉理工大学由分属教育部、交通部、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的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三校在2000年合并而成立,其办学源头*早可追溯到1898年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湖北工艺学堂。截止2014年4月,学校共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0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逾156万平方米,四座现代化图书馆藏书390余万册;在校本科生37300余人,博士、硕士生15000余人,外国留学生800余人[4] 。 在2014年《泰晤士报》发布的亚洲大学排行榜中,武汉理工大学位列中国大陆第九位[5] 、亚洲第49位,进入《泰晤士高等教育》2013-2014年度世界大学前400名排行榜,位居301-350位,中国大陆第八位
【简介】《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这本书告诉我们,儒学的衰落不是一个偶然事件,它和儒学自身有很大关系,那就是儒学始终抱着一种非职业化的偏见。事实上,从儒学产生的那一刻开始,这个缺陷就一直存在。为了弥补这个缺陷,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开始,中国的思想家们做了一轮又一轮的弥补工作
揭秘古代人是怎么考试的? 高考是我国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广大学生们必经的考试。在这一次的考试中要考察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所有的知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要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而考试成绩作为进入各个大学的门槛更是成为了广大学校和学生家长之间相互竞争和攀比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