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8日讯(记者 成琪) 狗年春节刚过,2月27日,首都博物馆又迎来了一个大展――《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展览从文明溯源、高原天路、雪域佛韵、和同一家等四方面展示西藏的历史与文化,西藏与周边地区及内地的文化交往,进而形成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历史面貌。展览通过大量的文物、史实表现中华民族团结的主题,将带领观众以较全面的视点,探寻西藏与内地的血脉联系
为更好地传播中华农耕文化丰富孩子们的暑期文化生活中国农业博物馆于2018年暑期精心策划了“农耕文化体验之旅夏令营”和“走进趣味昆虫世界”、“木叶知秋”、“彩陶与生活——水与土的秘密”等一系列暑期科普活动,共有300余名学生参加。 此次暑期科普活动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兼顾学习和思考,陪伴孩子们一起用知识点亮暑假生活,用双手体验农耕文化。每个主题活动都各有特色,除了常规的博物馆参观和科普讲座,科普老师们还指导孩子们体验动手制作3D昆虫拼图、趣味树叶贴画、泥条盘筑陶罐、五谷贴画和缝制香囊,每个课程都独立并且趣味十足,趣味动手制作带给小朋友们不一样的快乐和成就感
首先,我们对一个造型进行分析的时候,要明确的就是这个造型到底处在什么社会时期,不同的社会时期对造型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在一个时期内显得适宜的造型在另一个时期却未必显得合适。 大家从下面的例子可以看到,左边的图片是原始社会的小耳尖底陶罐,而右边的是体现现代工业文明的金属水壶,同样是人们生产出来盛水的工具,但由于产自不同的社会时期,在造型上呈现的是完全不同的风格,很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原始社会生产的陶罐的底部为一个收缩的尖底,而现代水壶却是平底收尾。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原始社会,人们通常是将水壶放在地上,在泥土地上挖一个半圆形的坑,再将水壶斜倚在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