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l
报告题目: 赵坤,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博导、院长助理,“中国气象局-南京大学天气雷达及资料应用联合开放实验室”主任,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目前担任担任东亚中尺度和高影响天气国际会议(ICMCS)和亚州雷达气象会议(ARAD)组委会委员、中国气象学会台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气象台预报团队专家、《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和《气象学报》等杂志常务编委。 主要从事天气雷达反演、同化和分析应用的研究。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和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包括BAMS、JGR、GRL、QJRMS等国际知名期刊;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二等奖、中国气象学会“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深渊是指水深超过6000米的海域,主要由海沟组成。由于极大的压力、缺乏光照和接近冰点的水温,深渊传统上被认为是一个生态荒漠,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深渊的底栖生物量和微生物活动都远高于深海平原,甚至可能是深海的有机碳埋藏中心。深渊的这些特点与其独特的V形地貌和频繁的地震活动密切相关
Karl Ulrich Schreiber在1988年获德国乔治·奥古斯特大学应用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便一直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UM)从事空间大地测量学领域的科研工作。目前他担任TUM天文与物理大地测量研究所Apl. Professor、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兼职教授、Wettzell大地测量天文台科学家等职位,此外他还是国际激光测距服务组织(ILRS)、国际大地测量学协会(IAG)、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的成员。Ulrich Schreiber的研究兴趣包括卫星和月球激光测距(SLR / LLR)、Sagnac干涉测量、空间大地测量等
11月25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员黄汝锦研究员应大气环境研究中心邀请访问重庆研究院,并在“中科院重庆院三峡生态环境论坛”作题为“棕碳气溶胶的化学、来源与光学性质”的学术报告,重庆研究院副院长刘鸿和全院20余名师生参加。 黄汝锦的报告围绕棕碳气溶胶的化学组分、光学性质及来源等关键科学问题,介绍了棕碳气溶胶在线监测与化学表征方法,棕碳的分子水平组成、吸光性来源和多地的季节变化特征。黄汝锦创造性的采用质谱与光谱对照的方法准确判断棕碳气溶胶的化学组成,为研究一次排放与二次形成棕碳气溶胶提供了新的实验方法和认识
GRL为全世界第一家由Intel和Apple认证的Thunderbolt™实验室。我们提供完整测试服务,包含系统、Dock、Monitor等产品的Thunderbolt电性验证测试与功能验证测试。 GRL在2012年成为全世界第一家由Intel和Apple认证的Thunderbolt™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