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
武汉大学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怎么样?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内容非常丰富的学科,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史哲不分家。所以除了必修课之外,还需要学习一些历史、哲学、艺术方面的课程。当然还要读很多很多的书,读中文系需要打开自己的视野,要好好学一门外语哦
湖北日报讯 (记者王晶、通讯员黄超芬)11月7日从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获悉,《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湖北卷》(以下简称《大系》)中《鄂西北系列神话传说长歌》卷的编纂工作初步完成,百万字著作首次以《神仙宝鉴》和《黑暗传》并提,整体构成鄂西北系列神话传说长歌体系。 《黑暗传》于1984年在我省神农架林区被发现,以民间叙事长歌形式表现汉民族创世神话,受到国内外学术界高度重视。目前研究认为,《黑暗传》在明、清时代,曾在一定区域内广泛流传,作为主要表现远古文化的民间唱本,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神话、历史、考古、文艺、宗教、民俗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吕军宣读民间小戏专家组成员名单及专家职责;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邱运华为民间歌谣专家组组长、副组长颁发聘书。民间歌谣专家组组长刘晔原为民间歌谣专家组成员颁发聘书;并向编纂出版示范卷的四省民协代表介绍了民间歌谣出版规划,下达2018年第一批示范卷任务。 中国民协理论研究处主任、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锦强指出:按照中宣部的指示精神,大系出版工程的重点不仅在于高质量的出版工作,还在于有效的社会宣传和推广;大系出版工程应立足于当代文化建设和未来文化发展,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理念和实践经验
作家刘冰出版诗集《乡愁在不断地飞》 近日,作家刘冰诗集《乡愁在不断地飞》出版发行。诗集《乡愁在不断地飞》由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蒋长栋作序,现代出版社出版。 该诗集凸显浓郁的“乡愁”特色,有高密度的飞山文化、五溪文化、湖湘文化因子
本专业是培养具有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古老的专业,由于历年高考考生报考人数过多,社会需求趋于饱和,造成就业困难。汉语言文学专业除了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外,还可以考取教师资格证成为教师
近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民间文学史》已经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完成出版。丛书共6卷,分别为故事卷、神话卷、传说卷、史诗卷、歌谣卷、谚语卷,是国内第一部中国民间文学史的多卷本丛书。 丛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民间文学史”结项成果,奠定了中国民间文学的学术基础
铁壁之围(一战中的德国和奥匈帝国)(精) 文明的地图(一部丝绸之路的风云史) 历史的坏脾气(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增订版)(精)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俗语江苏卷2)(精)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俗语·江苏卷(二)》按照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俗语卷专家组制定的“俗语卷编纂体例”在江苏全省范围内甄选和编纂,以全面反映江苏俗语的地域分布和流传现状。 根据江苏省俗语演述模式和实际应用情形,基本上囊括了生活中的常见俗语。有的俗语语言鲜活、比喻形象、寓意深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不仅对语言研究、民俗研究有着较强的历史价值,而且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活生生的素材资料
本文摘要:4月4日,内蒙古科技大学“草原丝绸之路民族文学研究基地”论证会在在腾飞楼C511开会。 4月4日,内蒙古科技大学“草原丝绸之路民族文学研究基地”论证会在在腾飞楼C511开会。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那木吉拉教授,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萨仁格日勒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闫艳教授、张家口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温斌教授,我校外国语学院、科技处涉及工作人和部分基地研究人员参与会议
摘要:<正> 潘耒在《徐霞客游记》的序文中说;“于霞客之书不多其傅辨而多其真实。”(《徐霞客游记》1269页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下仅注页码)徐霞客不仅真实地记录了山川地貌政治经济也真实地记录了民情风物“土宜物异”。要做到记录真实并不那么容易不登山巅不知山之高不穷其奥不知岩之深不止其流不知水之源不深入采访就不知道民间的风物传说
东营作为中国最年轻的城市,虽然建市时间不长,但东营这片土地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里是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的故里,全国优秀地方戏曲山东吕剧的故乡。 近年来,东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出台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有效地抢救和保护了一批珍贵、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通过多年的普查,挖掘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线索4631条,项目1501个,利用普查成果,各级非遗保护机构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档案;与此同时,四级名录体系和传承机制已基本健全,东营市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项、省级名录项目10项、市级名录项目44项、县(区)级名录项目85项,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5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7人;其初步建立了一支以市级业务干部为指导、县级文化业务干部为骨干、乡镇及村文化干部为基础、社会保护力量为补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队伍,非遗传承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