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
水林乡茑松、春牛埔(东)及万兴农地重划区农路老旧破损严重,危及乡亲生命安全,云林县长张丽善4日率地政处长黄凯达,会同县议员黄文祥等人共同实地会勘。张县长指出,县府将投入402万元改善区内农路,使农民耕作、运输更安全便捷。 张丽善县长表示,水林乡茑松(二)农地重划区、春牛埔(东)农地重划区及万兴农地重划区、分别于民国79年至86年间办理重划完竣,重划面积分别为1264、188及564公顷
环境污染与破坏,威胁儿童的健康成长及发展,影响人类及大自然的福祉;因此,慈慧幼苗亦非常关注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慈慧幼苗于2018年加入环保组织Go Green Hong Kong创办的“扑水”计划,于鹰君集团赞助下合办“全城扑水计划”,在全港各区为有需要的团体及学校增设免胶樽饮水机,提供免费、清洁及安全的饮用水;另外,在幼稚园、小学及社区中心等地点举办教育讲座,提倡自备水樽、减少购买樽装饮品,从而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由于“全城扑水计划”反应热烈,Go Green Hong Kong及慈慧幼苗于2019年继续携手合作,并再度获得鹰君集团的赞助,将计划升级为“全城减塑大行动”,进一步宣扬减少使用即弃塑胶及推动“源头减塑”的讯息
由苏丹往北流向埃及的尼罗河滋养了古代埃及的文明,也是其文明的命脉; 周而复始的洪水暴涨为古埃及带来富饶的淤泥,使人民摆脱沙漠的限制,并有机会于河畔种植经济与粮食作物。在古埃及,尼罗河不只是提供人民耕作的机会,更是其精神指标之一;作为生命、死亡和死后生命的通道,尼罗河的东方被看作是出生和生长的地方,西方则是死亡的地方,同时每天太阳神拉都经历出生、死亡和再生,使埃及人相信彼岸的生命,同时也相信轮回。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赞叹尼罗河:“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没有尼罗河的灌溉,也许如此丰饶的古埃及文明不会在历史上留下隽永的一页
每年二月十八日前后为“雨水”节气,顾名思义,表示“雨水”期间天气回暖,雨水增多。雨水有利耕作,古有说法,假如雨水连绵,便是丰年的预兆。 然而大家会觉得潮湿多雨的春天总令人感到疲倦,做事提不起劲吗?民间传统称这为“春困”,从中医角度解释,春季潮湿,外界的湿邪容易侵犯人体,因此造成困倦不止的现象
下月五日就是24节气之一的立夏,《礼记·月令》中有一段记载:“立夏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于南郊。”所谓的立夏、迎夏,就是敬天祭祀的仪式。民俗专家柯柏成说,立夏这个节气,有三个生肖要特别注意身体保健,也是开运的好时机
二零二三年IEYI世界青少年创客发明展暨台湾选拔赛,元宵节当天在台北举行,寿丰国中创客团由陈锦松候用校长领军前往参加,在全国众多学校队伍中,脱颖而出,在“农粮技术类别”夺得银牌佳绩,对于位在农业乡的学校而言,得此奖项更显符合期待,尤其偏乡地区学校人数少,可挑选的参赛学生不多,更是难能可贵! 图:二零二三年IEYI世界青少年创客发明展暨台湾选拔赛,寿丰国中团队在“农粮技术类别”以“扩充式之居家植栽自动浇灌系统”夺得银牌佳绩。(寿丰国中提供) 本次代表花莲县出赛的寿丰国中学生以七年级为班底,平常对于科技课程都非常有兴趣,在陈锦松候用校长的指导下,聚焦在智慧农业发展议题,透过程式设计进行自动化浇灌,来减轻农业耕作的负担,并借由数据分析找出最适合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提升收获量,再搭配太阳能等设备,以最少的能源耗损,达到最大的收获效率。 参赛作品名称为“扩充式之居家植栽自动浇灌系统”,作品特色如下:1、科技辅助耕种
无土栽培技术在现代应用比较广,具体表现为: 1、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通过无土栽培技术,农业生产可以不破坏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在某些地区,还可以发展观光农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促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乐虎体育水稻研究所是社会公益型科研机构,也是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该研究所历史悠久,前身为丁颖教授于1930年创立的原中山大学稻作试验场。研究所现有在职员工180人,其中科技人员98人,高级职称专家55人,博士17人;科研条件优良,建有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种质广州野生稻圃及广东省水稻种质资源库;拥有办公室和实验室5500平方米,试验田289亩,温室600平方米,固定资产4800多万,流动资产5100多万元;有人工气候箱群、气质联用仪、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等一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
以美国为例,美国在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当中,无可避免的会对土地以及环境等各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不过随着美国机械化进程的发展以及产品技术的成熟,这种影响逐渐减小。其实不仅是美国,任何一个国家发展农业机械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只不过那些在农业上发展较快的国家已经经历过这种阶段,并采取了更持续有效的方式来发展农业机械。而对于像我国这种正在发展农业机械的国家来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都会导致国家对这方面的要求降低,不过要求降低并不能代表我们可以忽视这个问题
福建除了有厦门这一个观光城市之外,另一个比较特别的人文遗产,就是土楼群。福建一带有很多的土楼群,最古远的土楼可追溯至宋朝,土楼大多都是圆形,不过也有方形、椭圆形等等,土楼的建筑特别之处,除了历史性之外,其设计独特,为族人聚居而建,也是防卫家园的堡垒。 田螺坑土楼群是清朝所建,位于南靖县的其中一个土楼群,形状似餐桌上的“四菜一汤”,故也有人名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