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峒
您查询 邮政ATM局内据点 ATM据点如下(共1285笔): 台北大同邮局(台北47支) 台北大同邮局(台北47支) 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83号 ○ ○ ○ ○ 台北西松邮局(台北48支) 台北西松邮局(台北48支)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五段311号 ○ 台北市府邮局(台北49支) 台北市府邮局(台北49支) 台北市信义区市府路1号地下2楼(台北市政府内) ○ ○ ○ 台北大龙峒邮局(台北50支) 台北大龙峒邮局(台北50支) 台北市大同区重庆北路三段338号 ○ ○ ○ 台北松德邮局(台北51支) 台北松德邮局(台北51支) 台北市信义区松德路300号(台北市政府松德办公大楼1楼) ○ 士林天母邮局(台北52支) 士林天母邮局(台北52支) 台北市士林区中山北路七段130号 ○ ○ 台北光武邮局(台北53支) 台北光武邮局(台北53支) 台北市大安区大安路一段52巷16号 ○ ○ ○ 台北吴兴邮局(台北54支) 台北吴兴邮局(台北54支) 台北市信义区庄敬路418号之1 ○ ○ ○ 台北松江路邮局(台北55支) 台北松江路邮局(台北55支) 台北市中山区松江路366号 ○ ○ ○ ○ 台北延寿邮局(台北56支) 台北延寿邮局(台北56支) 台北市松山区民生东路五段12号 ○ ○ ○ 112年至3月30日 止,累计浏览人次:2911212
家 第980次例会邀请到红十字会救生教练陈美芳会长,专题演讲”夏日水上安全宣导” 第980次例会邀请到红十字会救生教练陈美芳会长,专题演讲”夏日水上安全宣导” David Chuang 主 旨:函知台北大龙峒社第980次例会时间地点。 一、本社订于111年7月13日(星期三)举行第980次例会,时间、地点如下: 二、本次例会邀请到红十字会救生教练陈美芳会长,专题演讲”夏日水上安全宣导”,请全体社友踊跃出席! 三、本次例会将采用套餐,敬请出席社友先登记用餐,以利饭店准备餐点。 四、出席社友如有发烧(≧37.5)、咳嗽等症状,请配合政府防疫宣导,如有发烧症状者请居家自主隔离,感谢大家支持配合!
台北早年是个一望无际的大湖,亦是原住民族的栖居地,直到三百年前,随着大陆先民开垦的脚步,逐渐造就出今日台北人所居住的地方样貌与生活文化。艋舺、大稻埕、三市街、大龙峒、芝山岩、猫空、草山、干豆门……这些存在于你我成长记忆中的地名,尽管真实却似乎又存在着一段陌生的距离。 身为台湾近代历史发展中,汇聚许多台湾文化、自然地景与人文风貌之大城市,要如何让想认识“她”的民众,能够迅速确实的了解“她”的美好,真实体验“她”多样的面貌,或许可以透过“走读”的方式,让“脚程”来测量自己与城市之间的关系,透过“双眼”与“心灵”来体察台北的人文与自然风情
深入偏乡部落行医27年 张震庆荣获“医疗奉献奖” 点阅数:12461 ▲县长杨文科颁发表扬状,恭贺张医师荣获“医疗奉献奖”殊荣,并感谢张医师为竹县偏乡医疗所做的奉献努力。(特派记者张建奎摄) “医者仁心”持续27年来到新竹县偏乡部落行医,台北荣民总医院新竹分院张震庆医师荣获台北市大龙峒保安宫“医疗奉献奖”。县长杨文科今(26)日主管会报上,颁发表扬状恭贺张医师获此殊荣,并感谢张医师为竹县偏乡医疗所做的奉献努力
台北长安邮局(台北46支) 台北长安邮局(台北46支) 台北市中山区长安东路二段97号 ○ ○ 台北大同邮局(台北47支) 台北大同邮局(台北47支) 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83号 ○ ○ ○ 台北西松邮局(台北48支) 台北西松邮局(台北48支)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五段311号 ○ ○ 台北市府邮局(台北49支) 台北市府邮局(台北49支) 台北市信义区市府路1号地下2楼(台北市政府内) ○ ○ 台北大龙峒邮局(台北50支) 台北大龙峒邮局(台北50支) 台北市大同区重庆北路三段338号 ○ ○ 台北松德邮局(台北51支) 台北松德邮局(台北51支) 台北市信义区松德路300号 ○ 士林天母邮局(台北52支) 士林天母邮局(台北52支) 台北市士林区中山北路七段130号 ○ ○ 台北光武邮局(台北53支) 台北光武邮局(台北53支) 台北市大安区大安路一段52巷16号 ○ ○ ○ 台北吴兴邮局(台北54支) 台北吴兴邮局(台北54支) 台北市信义区庄敬路418号之1 ○ ○ ○ 台北松江路邮局(台北55支) 台北松江路邮局(台北55支) 台北市中山区松江路366号 ○ ○ ○
圣云街口的柑仔店已历经四代经营超过百年,据第四代陈老板介绍,他们的楼仔厝兴建于民国22年(1933年),是街上唯一有阳台的日治时期建筑。 *地址:高雄市楠梓区圣云街110巷2号。 此间中药行历史已超过40年,老板郑先生仍保留着《大龙峒保安宫保生大帝药签解》并述说着早期后劲居民及邻近信徒拿着向保生大帝求取的药签到此抓药的故事
台北早年是个一望无际的大湖,亦是原住民族的栖居地,直到三百年前,随着大陆先民开垦的脚步,逐渐造就出今日台北人所居住的地方样貌与生活文化。艋舺、大稻埕、三市街、大龙峒、芝山岩、猫空、草山、干豆门……这些存在于你我成长记忆中的地名,尽管真实却似乎又存在着一段陌生的距离。 身为台湾近代历史发展中,汇聚许多台湾文化、自然地景与人文风貌之大城市,要如何让想认识“她”的民众,能够迅速确实的了解“她”的美好,真实体验“她”多样的面貌,或许可以透过“走读”的方式,让“脚程”来测量自己与城市之间的关系,透过“双眼”与“心灵”来体察台北的人文与自然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