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00
好消息--《中国针灸》杂志再次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针灸》杂志再次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于2017年10月31日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针灸》杂志的各项指标再次创新高,其中核心影响因子达到1.113,总被引频次升至3748,在针灸、中医骨伤类期刊排名中名列第一;其综合评价总分77.10分,在针灸、中医骨伤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2008种中文核心期刊中,排名第88位。在扩刊版中,《中国针灸》杂志的影响因子升至1.834,总被引频次提高到8222。经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遴选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中国针灸》被评为“第4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也是“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项目来源期刊,这是继2011年、2014—2017年后再次获此殊荣
根据工作需要,2020年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公开招聘工作人员2名。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成立于2006年4月,是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部署下,由科技部、财政部、中央编办批准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下属的社会公益类科研事业单位。 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的科研服务宗旨是:开展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促进卫生事业发展和学科建设
我中心携手伟大集团共同打造“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园” 我国于2016年出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健康产业确定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明确提出到2020年,大健康服务总规模要达到8万亿元,占GDP比重为8%左右。大健康产业已成为继互联网产业之后的新蓝海
2019年4月13日至17日,中药研究所、青蒿素研究中心李玉洁研究员和陈利娜博士赴荷兰参加第29届欧洲微生物学和感染病大会。 会议由欧洲临床微生物和感染病学会(ESCMID)主办,该学术年会是公认的感染性疾病和感染控制领域规模最大、内容最全面、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会议。本次大会主题演讲围绕抗菌新药的研发、作用机制、临床前研究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抗病毒药物新药的研发、作用机理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诊断寄生虫学、抗寄生虫药敏感性和耐药性、寄生虫病流行病学等几个专题,来自欧洲、美国、中国、日本等国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大会交流
2019年4月13日至17日,中药研究所、青蒿素研究中心李玉洁研究员和陈利娜博士赴荷兰参加第29届欧洲微生物学和感染病大会。 会议由欧洲临床微生物和感染病学会(ESCMID)主办,该学术年会是公认的感染性疾病和感染控制领域规模最大、内容最全面、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会议。本次大会主题演讲围绕抗菌新药的研发、作用机制、临床前研究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抗病毒药物新药的研发、作用机理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诊断寄生虫学、抗寄生虫药敏感性和耐药性、寄生虫病流行病学等几个专题,来自欧洲、美国、中国、日本等国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大会交流
基金项目来源名称及批号(并附审批件复印件): 科室审查项目: 一、自签署本协议之日起,我们(包括所有作者)同意将本论文的著作财产权专有许可给《中国针灸》期刊编辑部使用,编辑部享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专有权利: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表演权、翻译权、汇编权、改编权等,编辑部有权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使用:(1)以各种已知或将来可能出现的形态、格式和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纸质、光盘、磁盘、网络等形式)复制、发行、传播该作品;(2)翻译、改编、汇编该作品,以及利用该作品中的图表、摘要或任何部分衍生其他作品;(3)以各种表达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口头、书面)表演传播该作品;(4)将上述权利的全部或者部分许可给第三方使用;(5)许可国内外文献检索系统及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收录;(6)在期刊纸版印刷出版前可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主办的“中国知网”([URL])上予以优先数字出版。 二、未经《中国针灸》杂志书面许可,不再授权他人以各种语言及任何形式汇编、转载、出版本文的任何部分。 三、我们保证本文为原创作品,无一稿两投,并且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侵权问题
2019年4月13日至17日,中药研究所、青蒿素研究中心李玉洁研究员和陈利娜博士赴荷兰参加第29届欧洲微生物学和感染病大会。 会议由欧洲临床微生物和感染病学会(ESCMID)主办,该学术年会是公认的感染性疾病和感染控制领域规模最大、内容最全面、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会议。本次大会主题演讲围绕抗菌新药的研发、作用机制、临床前研究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抗病毒药物新药的研发、作用机理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诊断寄生虫学、抗寄生虫药敏感性和耐药性、寄生虫病流行病学等几个专题,来自欧洲、美国、中国、日本等国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大会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