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
口蹄疫是猪、牛、羊等主要家畜和其它家养、野生偶蹄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易感动物达70多种。临床特征是在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性疹。该病传播途径多、速度快,曾多次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造成巨大政治、经济损失
来源: 敦煌市莫高镇中心卫生院三危分院 作者: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春季传染病疫情的发生、暴发和蔓延,防止发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切实抓好春季传染病预防工作。近日,莫高镇中心卫生院三危分院组织5名医务人员在莫高泾桥村文化广场进行了春季季传染病预防的宣传活动。 在活动现场,医务人员重点对新冠肺炎、流行性感冒、麻疹、腮腺炎、包虫病等传染病进行宣传,并向广大村民讲解了七步洗手法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2019年国家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的通知。 《通知》要求按照《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目标要求和相关病种的防治和消灭计划,组织开展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鲁氏菌病、小反刍兽疫、马鼻疽、马传染性贫血、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等优先防治病种和重点外来动物疫病的监测工作,血吸虫病、包虫病、牛结核病、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的监测工作。重点做好“3+2”病种(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鲁氏菌病、马鼻疽、马传贫)监测工作
75岁的李兰娟是中国传染病领域的权威之一,她如今表示相信新冠肺炎会从甲类传染病降为乙类传染病管理,引起巨大关注。(新华社) 中国新冠疫情一直被官方视为“甲类传染病”管理,如今有专家指出,今后当它“不造成严重损害”的时候,相信以后慢慢地会回归到“乙类传染病”管理。 中国传染病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近日接受中媒“极目新闻”访问时表示,新冠并不是甲类传染病,而是乙类传染病,只是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
擅长:擅长微创腹腔镜下胆囊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脾切除等手术,及胆囊癌、胆管癌、肝癌、胰腺癌根治切除手术、肝叶肝段切除术、半肝切除术、肝包虫手术治疗等。 学习经历:曾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肝移植中心进修学习一年。 专长:从事肝胆胰脾良、恶性疾病手术治疗
概要: 重庆澳龙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位于荣昌区板桥工业园区四支路,是目前重庆市唯一一家专门从事动物用生物制品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现代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于2007年,现有员工100余人,建成有园林式的生产区域,现代化的办公大楼以及一流的硬件设施。公司的主打产品“羊棘球蚴包虫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为国家一类新兽药,全球独家生产产品
今年,州科技局千方百计摆脱“新冠”病毒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利用疫情期间开展科技练兵,努力提升全州科技系统“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服务”四种能力。 一是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围绕“十四五”科技规划编制,积极谋划自然、科学、社会、民生领域科技项目,向省科技厅报送了甘孜州科技馆项目建设方案;推进科技与抗疫融合,州科信所成功研发《县域应对“新冠”疫情摸排信息化平台》,为全州疫情防控提供了科技支撑;创建“四川省包虫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甘孜州包虫病研究与防治提供了科研场所;支持科研院所开展生态恢复、中藏医药、健康产业等基础课题研究,《四川藏区优质高产青稞新品种选育及应用》等4个项目分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为全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周晓农介绍了第三次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与前两次调查相比,我国重点寄生虫病人群感染率显著下降,总感染率降到6%以下,绝大多数地区已处于低度流行或散发状态,华支睾吸虫病等各种食源性寄生虫病感染也已明显下降。据悉,原卫生部曾于1988年~1992年、2001年~2004年组织开展两次全国人体寄生虫病调查,此次调查开展于2014年~2017年
可能因为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样式,您可以更新您的浏览器到最新版本,以获取对此功能的支持,访问下面的网站,获取关于浏览器的信息: 综合防治包虫病,助力石渠奔小康(PDF) 专家介绍: 钟波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员,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中华预防医学会医学寄生虫分会常务委员、全球卫生分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地方病及寄生虫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中华预防医学三等奖1项。王谦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员,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四川省卫生计生首席专家
2019年10月( 2019年10月1日0时至10月31日24时),师市报告法定传染病53例,死亡1例(艾滋病),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8种36例, 包括肺结核、梅毒、乙肝、痢疾、淋病、布病、丙肝、戊肝。病例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肺结核、梅毒、乙肝、痢疾、布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6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