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光
Guoguang Liu <正> 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大家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新闻工作者所面临和关心的问题这个问题过去一直存在着争论请你简要谈谈这方面的情况。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其实这不是一个新问题。早在1979年11月26日小平同志接见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副总编辑时就说过:“说市场经济只限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搞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
<正>"世界马克思经济学奖"(Marxian Economics Award)由全球性学术团体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于2010年设立自2011年起每年颁奖一次其宗旨是通过奖励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方面具有重大创新的世界各国经济学者促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的繁荣和发展。2011年5月28~29日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在美国麻省大学举行第6届国际学术论坛来自中国的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刘国光先生荣获首届世界马克思经济学奖。 title = "评首届世界马克思经济学奖获得者刘国光的学术思想" abstract = "<正>{"}世界马克思经济学奖{"}(Marxian Economics Award)由全球性学术团体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于2010年设立自2011年起每年颁奖一次其宗旨是通过奖励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方面具有重大创新的世界各国经济学者促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的繁荣和发展
为了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本刊和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于1997年5月8日在北京共同主办了“一国两制与香港回归学术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地区的知名专家学者和新闻界人士30多人。现将刘国光教授在会上的发言予以刊登
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 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这里讲的“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革命策略”是指革命的大方略 包括社会主义改革。 我国经济学大师、 87岁的刘国光就是当代中国 “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并与本国实践紧密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尤其在改革开放的光辉进程中 他一直充当着经济学理论研究领跑人的角色
<正> 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大家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新闻工作者所面临和关心的问题这个问题过去一直存在着争论请你简要谈谈这方面的情况。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其实这不是一个新问题。早在1979年11月26日小平同志接见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副总编辑时就说过:“说市场经济只限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搞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
刘国光在《开放时代》2000年8月号撰文认为:综合考虑各项因素,期望我国经济增长在今年止住连续7年的下降趋势后,21世纪初能够拐回到前20年那样平均接近10%的增长速度,从个别年份来看并不排除这种可能,但从中长期平均趋势来看,这种期望是不现实的。我国已经有两个10年接近10%的高速增长,今后能否继续保持这一高速,颇多争论。一种意见以日本、韩国等国经验为例,认为随着发展水平提高和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今后我国经济不可能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而将转向中速或低速增长
《经济日报》是由国务院举办、中宣部领导和管理的以经济宣传为主的综合性中央级党报,是党中央、国务院指导经济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是全国经济类报刊中权威性、公信力最强的报纸,是传播发布党和国家关于经济方面政策信息的重要渠道,国内外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向的重要窗口,是政府和企业沟通的重要桥梁。 2004年,经济日报报业集团各类报刊发行量达到128万份。截至2003年12月,经济日报出版社自建社以来约计出书1500种,约1500万册;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自90年建社以来共出版图书1423种,约569.2万册
改革理论领跑者的睿智: 读刘国光《经济学新论》 <正>我国经济学大师刘国光是当代中国"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1](P669)并与本国实践紧密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改革开放的光辉进程中他一直充当着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领跑人。 abstract = "<正>我国经济学大师刘国光是当代中国{"}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1](P669)并与本国实践紧密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改革开放的光辉进程中他一直充当着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领跑人。" N2 - <正>我国经济学大师刘国光是当代中国"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1](P669)并与本国实践紧密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改革开放的光辉进程中他一直充当着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领跑人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 ?在跨世纪之年 我国应采取什么样的宏观经济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 ?这是当前政府部门和经济学界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本刊约请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和韩康教授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刊载于下 希望能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有所裨益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稀缺产生产权的认识是肤浅的;传统政治经济学提出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建立社会公有制认为生产工具的性质决定所有制的性质和形式无法解释诸多实际中的所有制现象。文章认为在资源稀缺前提下之所以要求建立所有制概由人的生存与发展需求所使然因此应以人的需求的满足为准则来评判和选择特定社会制度性质的所有制。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