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系
欢迎访问宜昌市妇幼保健院官网,详情请咨询:0717-6457120 求职意向请发送简历至:34047101@qq.com 宜昌市妇幼保健院暨宜昌市儿童医院、宜昌市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三峡大学妇女儿童临床医学院是一所集妇女儿童医疗、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三级优秀”妇幼保健院和专科医疗机构。 姓名:李明 医院:宜昌市妇幼保健院 科室:儿科 职称:副主任医师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和周三全天 注:以医院当天出诊安排为准 从事领域1983年毕业于三峡大学医学院医疗系。现任儿童医疗部主任,宜昌市儿科学会委员
陈洁,女,主任医师,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1964年1月出生。1985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医疗学士,1992年获医学硕士学位,2004年赴美国Johns Hopkins 大学进修一年,2007年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消化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青年委员,浙江省医学会消化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浙江省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小儿消化学组组长
1962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 1996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获硕士学位、2004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获博士学位,2006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博士后出站。曾在美国IOWA大学做访问学者
1962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 1996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获硕士学位、2004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获博士学位,2006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博士后出站。曾在美国IOWA大学做访问学者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云南省传染病医院副院长、艾滋病关爱中心副主任,昆明医科大学及大理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江苏省徐州医学院医疗系、2008年首都医科大学传染病学系博士研究生毕业,2014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传染病学系做访问学者。目前主要从事传染病特别是艾滋病、结核病、新发传染病等临床和科研等工作,是中国防痨协会结核分枝杆菌/艾滋病毒双重感染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云南省医院协会传染病医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委员等
陈历排,男,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后,1988年毕业于衡阳医学院医疗系,1993年于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取得妇科肿瘤博士学位。2002年9月至2006年4月到美国深造,完成多项科研研究及发表多篇国际性论文。现担任妇科科主任,负责行政业务,擅长于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外阴癌、滋养细胞肿瘤等各种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对妇科肿瘤的手术、放疗及化疗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8月3日电 据加拿大《星岛日报》综合报道,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于封锁以及其他与防疫相关的措施扰乱了日常生活,加拿大警方报告的仇恨犯罪呈上升趋势。 加拿大统计局周二(8月2日)公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警方在去年共收到3360宗仇恨犯罪的报告,与2020年相比增加了27%,而与两年前相比增加了72%。 报告指出,针对宗教、种族等为动机的仇恨犯罪数量的增长占大多数
邵长庚教授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之后又赴莫斯科第一医学院继续深造,1960年在莫斯科第一医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进入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 邵长庚教授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院首席专家、研究员、牛皮癣(银屑病)专家、皮肤性病医学研究专家、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牛皮癣协会专家中心主任、中华牛皮癣名医堂特约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邵长庚教授从事皮肤病、性病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40多年特别在牛皮癣、头癣、银屑病及性病防治方面有较多的论述;收集了银屑病和牛皮癣等10种皮肤多基因遗传病和100余种皮肤单基因遗传病资料,建立了国内最大的皮肤遗传资源库
王奕医师是一位拥有1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超声科医生,擅长妇产科超声、腹部超声、小器官超声及血管超声。王医师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学士学位。 黄蔚医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超声医生,拥有30年的工作经验,擅长常规超声检查,血管超声检查,妇科超声检查,小器官超声检查及急诊超声检查
12月7日上午,医疗系副主任曹礼荣、外科教研室王宇航老师赴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教学研讨和期末巡考工作,同医院科教科张海峰科长、王老师、刘老师参与了期末学生监考,考场环境、秩序井然有序,学生考试状态良好,考后对试卷阅卷、成绩录入等问题进行了相关培训。 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有着百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健康体检、社区卫生服务为一体,具有多专科特色的综合性三级医院,是湖北中医院高等专科学校、武汉大学等十五所高等院校的教学医院。我校开展医院基地班教学工作已近十年,这样的“1+2”教学模式体现了“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理念,有利于医学理论与实践的更好结合,为培养优秀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