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大学
沈芳芳,女,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皮肤分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中国非公协皮肤专业委员会员。2003年毕业于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获医学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2008年在第十二届全国中医风湿病学术研讨会专辑中参与发表《强直性脊柱炎男女临床特点对比—附178例报告》
1月16日,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信等共同签约合作5G+智慧医疗。 瑞康医院党委书记高宏君表示:签约后各方共同投入优势资源,充分发挥5G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手段,搭建智慧医疗平台和通信能力,面向5G应用的互联网+智慧医院相关网络方案和云平台技术支撑能力,在提升患者就医服务体验优化服务流程,加速医联体建设,建设和升级院内核心信息系统等方面,推进智慧医疗服务的产品研发、应用、推广和优化,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广大群众在医疗健康领域的获得感。 联合打造5G医疗应用创新中心,满足应急救援、远程医疗、院内全信息化、院间协同等医疗无线应用场景需求,重点开展基于5G网络的移动急救、远程会诊、机器人超声、机器人查房、医疗无线专网、远程医疗、远程教学等应用研究,实现各种远程医疗技术在5G网络的应用,努力打造一批国内具有影响力的5G应用示范标杆、逐步形成行业标准,为医疗行业发展提供信息化服务
4月16日上午,应埃塞俄比亚政府邀请,中国赴埃塞俄比亚抗疫医疗专家组从四川成都启程,飞赴埃塞俄比亚援助当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据了解,专家组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组建、四川省卫生健康委选派,12人分别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疾控中心、四川省人民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专业领域涵盖呼吸、重症、院感、公共卫生、护理、中医等。 队员金伟是四川省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也是此次援埃塞俄比亚抗疫医疗专家组中的中医代表
2015年10月10-11日,由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生理和药理专业委员会主办,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承办的“第三届睡眠生理、药理暨中药神经精神药理学术会议”在哈尔滨市胜利召开。 本次学术会议邀请了全国在睡眠生理、药理、生物节律与中药神经精神药理等研究领域一流的专家、学者和正在从事该领域研究的青年学者、教师、研究生,总计约100人参加会议。会议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国内在本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做大会主旨演 2015年10月10-11日,由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生理和药理专业委员会主办,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承办的“第三届睡眠生理、药理暨中药神经精神药理学术会议”在哈尔滨市胜利召开
湖北中医药高专是湖北省唯一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特色的教育机构,它坐落在湖北省武汉市,是武汉正骨中康康复管理学院的前身。学校坚持以全国“双一流”大学建设为契机,依托优势特色、立足本省地方发展,实施围绕人才、发展、科研、服务能力建设,以服务本省地方发展为目标,切实将“双一流”教育过程当中的各项理念体系、制度体系、工作体系引入到工作中来。 一、拥有百余年历史的湖北中医药高专,秉持“传承发展”的核心理念,努力以学术研究为基础,将传统文化学术、中医药学术以及中西医融合创新数目致力于健康教育事业 拥有百余年历史的湖北中医药高专,自开办以来,立志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
西安国联质量检测技术股份贵州福彩网(简称:国联质检),是一所综合性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公司从2011年成立伊始,便将“崇尚科学、追求真理、见证公平”作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一步一个台阶,以学术研究推动科研创新,以科技强企赢得广泛认同,以不懈的努力铸就了良好的企业品形象和社会公信力,更以海纳百川的气度聚集了一大批行业精英,为社会经济发展筑起了一面金色护盾。 多年的沉淀以及不断的创新,让国联质检在检测行业赢得了尊重, 2016年5月成功登陆新三板(股票代码:837554),并以此为契机,依托资本市场的优势,加快企业发展步伐,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再创辉煌! 奋进积淀实力,实力支撑优势,优势成就梦想。国联质检倾力打造了油品、化工、食品、力学材料、环境、中药材、毒理功能等八大实验室,拥有ICP、GC-MS、GC、LC、LC-MS、ICP-MS、红外光谱仪、微控摩擦实验仪、200T试验机、扭矩试验机等先进仪器
各高等学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提高项目完成质量,根据《湖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规定,我厅将对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超期未完成项目进行集中清理。现将本次清理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根据《管理办法》规定,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自批准之日起,研究周期一般为3年,特殊情况可申请延期1~2年。据此,本次项目清理的范围是:2013年及以前我厅批准立项的所有未结项、申请结项未通过或经批准延期结项的一般项目,包括重点项目、专项任务项目、青年项目、一般项目、自筹经费项目(指导性项目)
甘肃中医药大学期刊编辑部成立于1986年,原名学报编辑部,2009年6月更改为现名,主要承担《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儿科杂志》及《甘肃基层卫生》的编辑出版工作,是学校对外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甘肃中医学院学报》于2016年更名为《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为提高所办刊物的学术质量,各刊均成立了编辑委员会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于1963年,在长沙又称之为中医附一,是一所很老的医院!中医附一是“七五”期间全国七所重点建设的中医院之一,2008年入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017年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单位。经过历代中医附一人的不懈努力,中医附一医院事业不断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中医特色突出、综合功能完善、名老中医荟萃,重点专科云集、研究创新能力强、管理规范的现代化、综合性、研究型中医医院,成为湖南省首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湖南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教、研中心和龙头,医院的中医特色和综合能力建设已跻身全国中医医院先进水平。医院占地面积110亩,现有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800张,年门诊人次140余万人次,年住院人次6.4万余人次
广州中医药大学(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是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新中国首批兴建的4所中医药高等学府和卫生部临床药理研究基地及中国中医药师培训基地之一,为中国首批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拥有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两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果均为优秀。 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学基础为创立于1924年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学校的前身广州中医学院是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新中国首批4所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199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现名;原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于2000年转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广东省管理为主。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广州三元里、大学城2个校区,占地1377亩,建筑78万多平方米,设备总值4.9亿元;下辖二级学院15个,开设本科专业18个;有教职员工(含附属医院)5000多人,全日制在校生接近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