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颖达
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是为华夏。——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 中国是璀璨文化传承千年的礼仪之邦,仁义礼智信深植于华夏传统道德之中,礼仪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之一。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课程中心致力于培养国际的中国人和中国的国际人,每年开学之前都会举办颇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拜师礼,“新生正衣冠,行拜孔子礼”,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乔秀岩,1966年生于日本。东京大学中国哲学专业毕业,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博士。先后师从户川芳郎、倪其心、王文锦、尾崎康等先生
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是为华夏。——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 中国是璀璨文化传承千年的礼仪之邦,仁义礼智信深植于华夏传统道德之中,礼仪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之一。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课程中心致力于培养国际的中国人和中国的国际人,每年开学之前都会举办颇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拜师礼,“新生正衣冠,行拜孔子礼”,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易传·系辞下》中的辩证法命题。《易传》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周朝朝廷为了考察风俗的好坏,设采诗之官,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忙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 由周朝史官汇集整理后,把采来的诗献给天子,其目的是要了解民情。 "删诗"指的是春秋时期,据司马迁说诗经有3000多篇,后来孔子整理成集,就剩下了305篇,后来班固、郑玄都支持这个说法。 到了唐代的孔颖达编写《毛诗正义》,为郑玄的《诗谱》作疏,才开始提出不同的看法
本书以《周易》、《尚书》、《诗经》、《论语》、《孟子》、《孝经》为研究文本,对十三经中的廉政思想进行了系统研究。第一章主要论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传统经典之间的关系,为以后诸章的“廉治”论述进行理论铺垫。第二章就“十三经”中的三部典籍:《诗经》、《尚书》、《周易》,以及孔颖达等人的注疏体系中的“廉治”思想进行系统总结,对其当代治理现代化价值进行开掘
《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一部儒家经典,由孔子的言论和学生的对话组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至今经过数千年的传承,依然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与行为。关于《论语》有多少字的问题,也是历史学者和书法家们一直较为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