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虫
形态:体延长,略侧扁,背部宽厚,腹部稍狭;头小,三角型;吻钝短;前上腭骨之末端不达眼眶前缘之下方,其前上突起长而窄,长约为眼径之1/3~1/2,前上突起之高度大于宽度之2倍;前上腭骨之侧突起低且呈三角形;下腭各侧之后部明显高耸。背鳍两枚,分离。第一背鳍位于体中央略后方之背侧,具4~6棘,起点在腹鳍末端2~5鳞片之上方;第二背鳍具1棘及8~10软条,其起点与臀鳍第五、六软条相对;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具1棘及10~13软条,起点在第二背鳍起点前下方;胸鳍尖长,上位;腹鳍前位,起点在胸鳍末端之下方或以前;尾鳍分叉;肛门前位,开孔于腹鳍中部之腹缘
生物肥料中氮磷的配比更加科学,既能发挥肥料和水的作用,又能促进底泥中氮磷向水体的释放。生物肥添加的有机肥改变了传统的畜禽粪便直接添加到天然有机肥源中,分解过程中无细菌感染,耗氧量低。 在正常条件下,施肥效果可以持续7天左右
1、下塘过早,鱼苗活力差,摄食力弱,易死亡。待鱼苗平游且主动摄食后方能下塘。 2、鱼苗要求体质强壮的鱼苗,体色鲜艳,体形肥壮、均匀,大小齐整
生物膜培养的本质是在处理系统中产生和积累一定量的微生物,并通过一定的手段使生物膜在一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厚度。其栽培方法主要有静态栽培和动态栽培。 所谓静态培养是:为了防止新微生物随水流移动,尽可能提供微生物聚丙烯酰胺与填料层之间的接触时间
一般以水泥池为宜,面积10-- 水深60~80cm20平方米,防逃设施如上所示。池内应多放瓷砖、树皮、水草等物品。孵化器也可作为诱饵培养池,主要用于培育单细胞藻类、轮虫、丰年虫等诱饵生物
一)生活习性 黑鱼为营底栖生活的鱼类,栖息环境极其广泛。所以说,凡蛙、泥鳅、鲫及各种水生昆虫群栖的场所都是黑鱼喜栖的地方。黑鱼多潜伏在水深1米的浅水处
工厂化水产养殖是一种将传统渔业工业化的养殖模式,它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包括机械工程学、生物学、水处理化学、机电工程学、现代电子信息学、现代建筑学等)对水产品进行高密度、集约化生产。经过科学的论证、精心的设计、具有可行性强的运行,终实现水产养殖行业低污染、代风险、益、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目标。如果再加上近年来风险投资、惠家政策等因素,更可能形成行业资源整合、产业结构优化的良好趋势
凡是大闸蟹喜食的自然生长在水中和陆地上的各种生物,均被称为大闸蟹的天然饵料,主要有:浮游动、植物、水生植物、底栖动物、陆生动、植物等。 (2)浮游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为大闸蟹幼体培育的良好活饵。 (4)底栖动物:水域中的螺、蚬、河蚌、水蚯蚓等,为大闸蟹喜食及营养丰富的饵料
凡是大闸蟹喜食的自然生长在水中和陆地上的各种生物,均被称为大闸蟹的天然饵料,主要有:浮游动、植物、水生植物、底栖动物、陆生动、植物等。 (2)浮游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为大闸蟹幼体培育的良好活饵。 (4)底栖动物:水域中的螺、蚬、河蚌、水蚯蚓等,为大闸蟹喜食及营养丰富的饵料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生活在水中的微生物蛭形轮虫可实现无性繁殖的秘诀在于它会“偷取”其他生物有用的基因,合并到自己的遗传信息中为自己与后代所用。 蛭形轮虫是一种无性繁殖的淡水无脊椎生物,身体长约0.1毫米至1毫米。它能在无水环境下存活数年而不完全脱水,在重回水中之后又会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