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源地
今天是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周年纪念日。 三十而立从阡陌农田到科创高地从全国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到第一个自有贸易试验区…作为数字经济的智能先行者浦东的崛起不仅是一个区域的变迁更是中国30年来城市创新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绝佳缩影。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浦东“五大倍增行动”实施之年更是5G商用全面开展之年
C114讯 12月11日消息(九九)2022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今日开幕,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赵世堂在致辞中表示,移动信息产业是构建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全面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 多年来,中国移动与合作伙伴紧密协同,共克产业瓶颈,实现3G突破、4G并跑、5G引领的跨越式发展。建成基站总数超过600万座,约占全球总量的1/3,与30万家上下游企业广泛开展合作,形成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合力
9月22日上午,开云体育官网数字化技术与应用研究院(以下简称“华商数研院”)院长彭秀东教授一行参访科学城(广州)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城(广州)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苏总等热情接待了彭教授一行。 彭秀东教授一行在苏总的陪同下参观了信科集团数字化指挥中心的数字化转型进程、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数字化成果展示等展区
日前,省国资委联合省科技厅印发《省国资委省科技厅关于印发2021年省属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清单的通知》(皖国资科规〔2021〕165号),首次将省属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清单”(简称“尖30”)项目视同省科技重大专项,提高了省属企业科技创新的层次和水平。 《通知》明确,经省属企业推荐、专家评审、省国资委主任办公会议审议和公示,对报送的桩板式道路结构工业化建造成套技术研究等26项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列入省国资委2021年“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清单”,连同“尖20”尚在攻关的2个项目,扩容升级为“尖30”攻关项目。《通知》要求相关省属企业,按照“科技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要求,做好细化分解工作,制定研发攻关计划,大力开展研发攻关,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见效,为打造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做出更大贡献
中电科西北有限公司产业培育平台简介 中电科西北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注册资本人民币10亿元,是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以下简称:二十所)为主体建设的军民融合创新性企业集团公司。二十所创建于1961年,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是隶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型高新技术骨干研究所。主要从事导航、雷达、数据通信网络和信息协同等领域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与制造、电子信息系统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等业务,是新中国导航事业的奠基者和导航技术领军者,是我国数据通信专业的开拓者、引领者,是我国舰载领域的核心研究所和研发基地
11月18日,“光影牡丹园”2019年1118北京牡丹园国际文化节开幕仪式在牡丹IMS全球数据中心举行。此次文化节由牡丹集团主办,以“数字技术,光影时代;创意文化,缤纷生活”为理念,重点开展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多形式文化活动,推出新、特、美、精的多品类文化产品,发展光影牡丹园的夜间经济,为北京牡丹园打造“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创新的前沿思想策源地,新时代、新文明和新生活实践基地”增添一抹亮彩。 牡丹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家彬表示,牡丹集团始终力争以实际行动为首都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1月6日,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到国机集团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通用院”)调研。 虞爱华参观了合肥通用院科技研发成果,实地调研了国家压力容器与管道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压缩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听取了合肥通用院相关工作汇报,对合肥通用院坚持“四个面向”,潜心科研、砥砺创新取得突出创新成果,以及根植江淮热土、为地方科技事业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肯定。 虞爱华希望合肥通用院继续发挥技术、行业和人才优势,聚焦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重大部署特别是打造“三地一区”献智出力,深入开展央地合作,深化与省市的沟通,促进与地方行业企业的交流,把更多创新成果就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产业链提质扩量增效,助力安徽省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为安徽省加快建设经济强的创新安徽,为合肥市争当“两个开路先锋”、加快实现“五高”、建设“七城”多出力、出大力
龙门实验室是河南省实验室,是国家实验室的预备队。由河南科技大学、郑州大学牵头,联合18家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与龙头企业组建,总部设在洛阳。 实验室的使命是“立足中原、智造中国、装备世界”
近日在深圳市时尚生态谷光明街道总工会举行了“致敬先进 学习模范”暨劳模宣讲活动。深圳市致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荣获“光明区五一劳动奖状”。 过去一年在全区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广大劳动者的拼搏奋斗和共同努力下光明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本报南京8月20日电??(赵敬翔、陈源斌)在18日举行的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上,示范区所在地南京市溧水区与南京林业大学签订协议,双方合作共建南林大新校区和农业科技创新港,将形成“校区、镇区、园区、社区”四位一体的创新载体,打造产教融合的“没有围墙的大学”,这标志着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样本探索迈出重要一步,有利于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 溧水区委书记薛凤冠表示,示范区于2019年11月获国务院批复,目前累计签约招商项目16个,总投资46.4亿元,已集聚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7所知名院校、28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市级以上科研平台80个。 当天项目签约活动中,还有江南大学建设的未来食品技术创新中心、南京农业大学高水平研究及产业孵化项目、江苏大学农机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阿里巴巴数字乡村、规模达20亿元的中粮华润新消费产业基金和荷兰科集高标准农业智能温室及农业装备制造示范园等龙头性、引领性项目集中签约,来自生物农业、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等领域的17位知名*被聘为农高区*咨询委员会首批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