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
BG电子24小时防火监控、“小病小痛”一目了然……10月7日,市园林苗木培育中心经过两年建设,建成我市首个“智慧苗圃”,将为我市园林苗木培育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苗圃管理向现代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迈进。 在市园林苗木培育中心占地700余亩的苗圃基地,现有1.6万余株苗木。今后每株苗木的温度、湿度、病虫害等情况及销售状况等,管理人员都将尽收眼底,通过系统的科学演算,有针对性地做好每株苗木的培育工作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一直以来,对于农业的建设和发展都是非常重视的。最近几年,各种有毒有害、严重污染的农产品在市场上频繁出现,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影响下,我国的农业建设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
2017年全国农业机械及零部件展览会喊“你”来参加! 由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联合主办的“2017全国农业机械及零部件展览会”(以下简称春季展)将于3月23日至25日在河南省郑州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春季展作为重点全国性农机展,为广大农机企业提供了展示成果、拓展市场的机会,同时,也为农机企业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了一个优质平台,被业内人士誉为“上半年农机展之最”。据了解,当前春季展正处于紧锣密鼓的筹备阶段,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今年春季展中的亮点等具体内容,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执行副会长范景龙
4日,南通植保无人机应用技术创新联盟成立,确定首批联盟会员25个,分布在我市境内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业、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心等相关单位。 目前,我国农业已朝现代化、市场化、知识化、生态化和可持续方向协调发展。植保无人机超高的工作效率和劳动力、农业投入成本的节约,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效益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988年12月批准立项,依托中国农业科学 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建设,1992年1月投入正式运行,并对国内外全面开放。现任实 验室主任为周雪平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方荣祥院士。 实验室主要从事原生性植物重大病虫害、危险性外来入侵生物、植保生物功能组 中高等级农业生物安全核心实验室学和重要农业转基因生物 环境安全性研究,重点研 究和解决农业有害生物的 灾害形成机理,发展农业 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与综合 治理的新理论、新技术和 新方法,实现农业有害生 物的可持续控制
作物物化栽培技术是目前栽培技术中******有活力的前沿领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作物种子包衣技术是作物物化栽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作物良种标准化、加工机械化、播种精量化、栽培管理轻型化,以及农业生产增收节支的重要途径。 自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家种子公司******研制出旱作物种衣剂以来,种衣剂的研制与应用发展迅速,英国、美国、前苏联等国家相继研制开发出了包括棉花、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作物的种衣剂
使用微信“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为了促进绿色农药产品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绿色农药产品的发展和应用,由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潍坊市人民政府等单位联合主办,《农资与市场》杂志社、潍坊市农业局、潍坊金宝国际会展中心等单位联合承办的第三届绿色农药博览会(首届社企对接交流会)定于2014年5月24日在山东潍坊举办。博览会期间将重点组织国家认定的种植业示范合作社、合作社联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及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家庭农场、种田大户、科技示范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参展的农资产销企业进行农药及相关产品和技术的对接,届时还将安排组织与之配套的一系列活动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开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法制化新进程,进一步明确防治责任、健全防治制度、规范专业化服务、推进绿色防控,保护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目标,按照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县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立即安排部署,于7月份组织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宣传月活动,提高社会各界对条例的知晓率。 农技中心组织全体技术干部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中心主任田永林宣读并讲解条例内容,以及《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的法律效应、指导意义。单位组织成立宣讲队,抽调5名植保站干部,出动车辆、制作横幅、印制宣传彩页版面,广泛进行宣传
胡奕俊,1987年出生,现任中农集团下属中农立华原药部副经理。2010年加入公司以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扎根基层,深入业务一线,与团队合作,在自身的岗位上,为中农立华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思想意识上,尤其是近年来我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十九大”报告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等组织学习后,胡奕俊参照“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标准,严格的以“提高党性修养、增强四个意识”来要求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提高自身的工作服务水平
专业领域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植物保护、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保护等研究工作。 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植物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生态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风景园林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风景园林学会植保与生态专委会主任,重庆市建设科学技术委员会风景园林与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业绩: 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12项,主研2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