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铬细胞
慢性疾病是指病程较长,迁延难治愈的非传染性疾病,主要会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常见的慢病有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内分泌系统疾病,如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激素紊乱等,此外,还有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骨质疏松,以及老年痴呆、精神分裂症、抑郁、焦虑等情感疾病等。 慢病学科在预防、诊断和治疗的三个环节,构建慢病的一体化病程干预及管理机制
出现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为主的临床综合征症候群,其综合征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以细胞增生为主的可分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ⅡA,仅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而无细胞增生的可作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ⅡB,此外,患者尚可伴发有多发性神经瘤,黏膜神经瘤,巨结肠症等,Miller等报告12例嗜铬细胞瘤,手术后有2例血清钙及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IPTH)浓度持续升高,皆于切除双侧甲状腺髓样癌和增生的甲状旁腺后才降至正常,Samaan等报告3例类癌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并建议对所有类癌病人要详细侦查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存在,临床上常以某一个腺体病变为主要表现而掩盖了其他内分泌腺肿瘤的表现,故当发现某一内分泌腺瘤时,还须考虑有本综合征的可能。 1、甲状腺髓样癌占80%~92%,为起源于甲状腺C细胞的肿瘤,临床上除符合癌征特点的甲状腺肿大外,将因分泌降钙素及多种异源性激素(ACTH,VIP,5-HT等)而引起多种临床症群:消化性溃疡,腹泻,皮肤潮红,高血压,但血清钙并不低甚而偏高;测定血降钙素升高。 2、嗜铬细胞瘤占70%~80%,多为双侧肾上腺髓质,与散发性嗜铬细胞瘤不同,以分泌肾上腺素为主,70%呈家族性,10%临床上无症状,90%呈嗜铬细胞瘤临床特征,少数伴发神经纤维瘤病及小脑-视网膜综合征
毕业于四川省卫生干部管理学院临床医学系,从事皮肤病的研究与治疗40载。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大型皮肤病学术会,并在第四届英国剑桥皮肤病学术会议上发表《ReCell细胞再生术》学术报告;曾受邀做客《幸福在哪里》、《家庭医生》、《童妈妈来了》等四川电视台节目。从医近40年,积累了治疗各种类型白癜风的丰富临床经验,擅长应用ReCell细胞再生术等外科手段治疗白癜风,并将科研成果应用到临床治疗中
得了尿糖高可能患哪种疾病【消息】 尿糖高可能患哪种疾病?很多网友这样咨询。首先,尿糖高的患者要知道,尿糖高并不一定就是糖尿病,因为很多疾病都可以造成尿糖高,为此,每个尿病高的患者,都应该接受全面系统的检查,明确诊断。 一,摄入性糖尿摄入大量富含糖物质或静脉输注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出现血糖的短暂性增高而出现糖尿
1、血液检查测定血液各种激素浓度如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生长激素,血糖5-羟胺等,便于早期诊断本病征。 尿VMA,血糖,血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降钙素可有明显升高,血电解质,T3,T4,醛固酮,皮质醇及胰高血糖素等须做常规检查。 2、激发试验单纯性嗜铬细胞瘤用胰高血糖素或酪胺做激发试验均呈阳性,若嗜铬细胞瘤合并其他内分泌腺肿瘤,特别是甲状腺髓样癌时,则酪胺试验阴性,胰高糖素呈阳性反应
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标是血压达标,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压治疗应该确立血压控制目标值。另一方面,高血压常常与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合并存在,例如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协同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险,治疗措施应该是综合性的
以下常用的固定复方制剂中,属于传统的固定复方制剂的有()。 多项选择题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血浆肾素活性降低并不受兴奋时的确诊试验有()。 多项选择题 关于嗜铬细胞瘤定性诊断的注意事项,叙述不正确的有()
变肾上腺素是儿茶酚胺的甲氧化代谢产物,由于甲基化是在肝脏内微粒体中进行,而儿茶酚胺的形成都是在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及交感神经末梢处形成,所以,从检测尿中的变肾上腺素浓度可间接地了解儿茶酚胺的分泌。 目前使用高效液相的紫外检测仍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正常值为0.30-1.50μmol/24h尿。变肾上腺素浓度增高是分泌型嗜铬细胞瘤的主要标志物,它比儿茶酚胺和香草扁桃酸更稳定
1、放射性损伤。 用X线照射实验鼠的甲状腺,能促使动物发生阳痿。实验证明131Ⅰ能使甲状腺细胞的代谢发生变化,细胞核变形,甲状腺素的合成大为减少
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标是血压达标,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压治疗应该确立血压控制目标值。另一方面,高血压常常与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合并存在,例如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协同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险,治疗措施应该是综合性的